说话、做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仅在于别人如何看我,更在于我如何看人。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只可惜,两人相遇、相交时,大多数时候是缺乏缺乏考察机会的。
换句话说,如何看人只有一次机会。倘若一次看错,下一次再看清时或许你已是局外人,看不看得清也就不重要了。
对此,老祖宗告诫后人,但凡身上有这两个特征的人,要尽量少招惹,否则沾上霉运还不自知。那么,是哪两种人呢?
文章插图
一、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很多,自以为是的最高境界是:他们永远不认为自己自以为是。反而觉得自己可以听得进他人良言,可以采纳别人意见,这大概是最可悲的。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名将叫做赵奢,赵奢善用兵,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理所当然,赵奢的儿子似乎也是用兵高手。
平日里赵奢与儿子讨论用兵之道,儿子对答如流。虽然儿子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不过父亲赵奢却并不那么认为。
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虽颇有才华,但还谈不上可以为国效力,故而也一直没有向赵王举荐。
文章插图
赵奢死后,廉颇老矣,恰逢敌国来犯,赵奢之子请求出战,蔺相如极力反对。奈何赵王坚信,老虎的儿子怎么可能会是犬子?
结果,这位名将之后在长平之战大败,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这位名将之后就是赵括,纸上谈兵的缔造者。也让后人深深的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自以为是,会让人出现盲点,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无法提升,原地踏步,要知道停步不前就是退步。
文章插图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很多人以为这是孔子在教导后人要好学,要向他人学习。事实上,孔子要告诉大家的是人要谦虚,懂得谦卑,明白人外有人,需要时刻学习增强自身实力。
【 招惹|老祖宗智慧:身上有这2个缺点的人,尽量少去招惹,容易沾上霉运】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宣扬仁政,去晋国的路上被一个幼童挡住了路,孔子对幼童说道:“你不该在路中玩,挡住了我们的车”。
幼童答道:“老人家,你看这是什么?”,孔子定睛一看,原来幼童用瓦砾碎石搭了一座城池,幼童接着说道:“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且不说这位幼童何等的天纵奇才,反正孔子是被问住了,孔子倒不觉得尴尬,反而回过身对学生们说道:“这位幼童才七岁就已懂礼,他可以当做我的老师啊。“
文章插图
孔子认幼童当老师的故事不止一例,重要的是孔子被誉为圣人贤师,面对还未启蒙的幼童时,却可以放下身段,认真讨教。
放下架子,是一种高贵的品德。与这类人当朋友,会受益无穷,学到很多东西。而若与自以为是的人做朋友,则会反受其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以为是的人却不会去改错,久而久之,错越来越多,甚至会祸害身边的人。因此,对待自以为是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文章插图
二、言行不一言行不一,不诚也。不同时期的“诚信”是不一样的,所造成的后果也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彼时的诚信,更多的在与朋友交往这件事上。
失信,便是失义。“义”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古人可以“舍生而取义”,可见“义”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人在邻里之间失去诚信,因为古代信息交流不便,这个人完全可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东山再起,官府也不会在这个人的路引、凭证上写下“失信”二字。
推荐阅读
- 农村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华,说尽生活智慧!
- 老祖宗“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华,可惜鲜有人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锁龙井的传说真的是个笑话吗?如今来看,证明古人太智慧
- 俗语“四十莫管两事,五十莫管两人”,老祖宗的忠告,受用无穷
- 为什么古人取名字,主张“男不带天,女不带仙”古人智慧,多数人不知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宏大智慧课堂赏析:把偷偷摸摸的感觉写得饶有情趣的撩人诗人是谁
- 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要认清自己,后半生才能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