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张爱玲曾给病重母亲寄来100元,却收到母亲一笔遗产,她是否薄情

文·段宏刚
张爱玲(1920年——1995年)是20世纪公认的文学大家,早在19岁她就依靠《天才梦》在文坛崭露头角,23岁在《紫罗兰》上发表了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炮打响,该小说一举奠定了她在上海文坛的地位。总体来看,张爱玲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5年是她生命历程的一个分水岭。
第一阶段是1920年——1955年,在这35年里,她不但度过了事业和人生的辉煌时期,也创作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郁金香》、《半生缘》、《色戒》等40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许多散文、剧本、文艺评论。
因为在此时期,她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文学土壤,心态笃定,有条件也有能力从生活中提炼出艺术元素,并把它们加工成型。依靠不断创作,她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作与名利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她能在此时期成功的关键所在。
 收到|张爱玲曾给病重母亲寄来100元,却收到母亲一笔遗产,她是否薄情
文章插图
第二阶段从她于1955年漂洋过海并定居美国,嫁给美国作家赖雅(1891年——1967年)开始,到她1995年终老异国他乡为止,在这40年中,她的艺术生命几乎是停止的,鲜有新作问世。她偶尔也翻译一些西方名著,但比起以前,收入锐减,基本上在吃老本而生活,幸好,她有吃老本的资本,前35年,她完全为自己打下了坚实基础。
心高气傲的张爱玲,为了重塑自己的文学生命,在这40年里,她曾经尝试创作过一些电影剧本,但效果并不理想,此时此刻,她的生命里,很难再看到以前的鲜花与掌声。
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说得不无道理,对一名作家来说,若离开故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艺术创作必然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张爱玲之所以决绝地离开故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她跟第一任丈夫胡兰成(1906年——1981年)关系破裂,由于胡兰成是有名的汉奸,她多少受了一些牵连。
二是她跟父亲张志沂(1896年——1953年)、母亲黄逸梵(1896年——1957年)、弟弟张子静(1921年——1997年)的关系处理得一直不怎么好,甚至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家庭矛盾。
算起来,张爱玲出生在大上海一个名门望族,属于根正苗红的大家闺秀,她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1823年——1901年),爷爷是晚清名臣张佩纶(1848年——1903年),父亲、母亲都是民国时期留学欧美,并受新思想熏陶的文化人。
 收到|张爱玲曾给病重母亲寄来100元,却收到母亲一笔遗产,她是否薄情
文章插图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张爱玲父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把吵架当作家常便饭,经常导致家庭生活鸡犬不宁,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张爱玲自小缺乏温暖,以至于对家的概念很淡薄,缺乏应有的感情。
张志沂身上有许多恶习,“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并且,在跟黄逸梵结婚后不久,还想纳小妾。作为经受新思想熏陶的新式女性,黄逸梵难以容忍丈夫这样做,因此,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
终于,在张爱玲4岁那一年,母亲黄逸梵无法忍受丈夫胡作非为,拿走家里许多财物远赴国外。6年后,父母亲协议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在国外的日子,黄逸梵几乎没有工作,全靠变卖带来的财物度日。
收到|张爱玲曾给病重母亲寄来100元,却收到母亲一笔遗产,她是否薄情
 收到|张爱玲曾给病重母亲寄来100元,却收到母亲一笔遗产,她是否薄情
文章插图
别人都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而张爱玲没有,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为母亲,在她眼里,是母亲抛弃了整个家庭,才导致她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因此,张爱玲自小就对母亲没什么好感,甚至有些憎恨,以至于长大后,对母亲非常薄情。
父亲虽然很疼爱她,那是因为她自小聪明伶俐,才华过人,能满足父亲的某些虚荣心。但在内心深处,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若是她跟弟弟犯了同样的错误,受到批评的总是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