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中,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曾谈及这个新的消费领域。在他看来,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第三次国货运动,它和第二次国货运动的最大区别就是审美。如今,消费主力的本土文化意识在大规模地崛起。
人的需求本身存在着多种方向,当物质需求满足后,精神需求随之而来。正如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所指出的,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住宅作为商品,其文化属性也逐渐被社会重视,经历了一个从肉体居住到精神回归的过程。过去几十年,西方建筑或简单或奢华的住宅风格逢迎了人们的胃口,每个城市几乎都有名为“东方曼哈顿”、“阳光爱琴海”、“香榭丽舍花园”这一类型的西式住宅小区,主导着中国的居住审美。
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这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和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自信心重建,人们的生活将现代化而情感表达却更需要中国化,以“中式”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重新被唤醒。
因此,社会发展越现代,在居住空间上对传统的回归意愿越明显。在住宅中引入中式的元素和符号,成为了一个主动性的产物,是中国人自信心回复的表现,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价值和居住理念的回归。
但在新增的住宅中,中式产品的比例不高,而有能力做好中式产品的企业更少。我们发现,融创的中式产品在市场上极具优势,是一种借助建筑景观将“中国故事”娓娓道来的方式。
文章插图
近期,《总有心意传中国·融创中式产品战略价值蓝本》发布,它是融创多年来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式建筑的理解的一次系统性对外表达,是对融创中式营造观的进一步阐述。
同时,中式产品当前已经成为融创的关键企业标签之一。通过这种产品战略价值定位,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建筑当中的魅力和共鸣。一方面带来了本国化、本土化的中式精致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延续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为居住者找到更多情怀的皈依,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未来可期。
这一切,在这个“增量优先”的时代实属难得。
如今,在住居领域,极速的工业化瓦解了传统的亲缘纽带,改变了人际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模式。这一矛盾非中国独有,早在世界范围内就具有普遍性,因为它涉及的是工业社会人如何健全地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中叶,乔治·埃尔顿·梅奥所著的《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强调了人际关系因素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他据此倡导,应该在工业管理中更加关注技术进步过程中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以人本管理的方式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
这些观点对于日益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中国,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如何使城市改造与社会变化相适应,帮助缓解工业制度和城市陌生人社会难以避免的人和物的异化问题。
这些想法对于中式建筑更具启示意义。因为中式建筑背后的意义,是中国人“外儒内庄”的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的隐喻和表达。回归就是回到生活本身,回到心灵深处,只有具备历史和时间记忆的环境才是心灵栖居。
推荐阅读
- 经工集团党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天天向上》戏曲扮相太惊艳,致敬经典,传播传统文化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安庆师大团委:让青年学子做传统文化传播者
- 读传统文化??讲廉洁故事
- 【文化讲堂】开讲啦!传统修身哲学的当代价值
- 大荔印象:传统文化艺术“跑竹马”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 张店四中被评为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