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古董、文物被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当这些文物被发掘后,考古研究所通常都会给它们最好的保护,比如恒温恒湿的贮藏环境,或者专人的看护。一些博物馆虽然允许游客进行参观,但为了防止文物遭到破坏,是不允许游客拍照的。而在山西永济,有一处文物被发掘出来后,却一直露天陈列。为何专家不对其进行保护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背景爆史君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文物,就是位于山西蒲津渡遗址的黄河大铁牛。黄河大铁牛,又称“开元铁牛”、“唐代铁牛”,因为它是在唐朝时期建造的。唐开元时期,随着蒲州经济的发展,蒲州城荣升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北上广深”。因此,蒲津渡的交通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蒲津渡桥遗址当时蒲津渡使用的还是竹索连舟桥,很显然,这样的桥梁已经配不上蒲州“雄城”的身份。当时的兵部尚书便向唐玄宗李隆基上奏,陈述了蒲津桥破败不堪,难载车马的情况。河东是李唐发家之地,唐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所以李隆基便下诏重建蒲津桥,同时要求新桥能够承担日益繁重的交通重任。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李隆基剧照文武大臣集思广益,最终拿出了造桥方案:第一,将连舟竹索改为铁索;第二,加固石堤;第三,铸铁牛为索桩。因此,开元铁牛最初是作为“索桩”被创造出来的。当时正处于盛唐,朝廷下了命令,黄河两岸的百姓便大炼钢铁,耗费人力、物力打造了大铁牛。大铁牛打造成功后,被分别放置在黄河两岸,人们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建立了黄河上第一座固定的铁索桥。从此,黄河天堑变成了通衢大道。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黄河改道图元朝末年,由于蒲津桥被毁,蒲津渡也久置不用,所以大铁牛便成为了“镇河铁牛”。明朝时,蒲津关成为进出中原的重要关口,所以明朝皇帝又利用大铁牛先后四次建桥,历时百年。清朝时期,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被彻底废弃,大铁牛亦被泥沙埋没。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等原因,大铁牛被埋没得更深,已经位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黄河大铁牛保护现状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终于在次年出土了黄河大铁牛。而这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都极其罕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大铁牛的保护问题。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据山西省文物局考古研究专家介绍:“铁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仍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而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考古队也遭遇了很多的难题。比如“提升工具问题”、“给铁牛做底架问题”、“防锈除锈问题”、“让大铁牛在不受损的情况下安全着陆问题。”经过重重讨论,山西省文物局最终选择了“就地提升”的保护方案。
 文物|黄河大铁牛被打捞上岸31年,为何露天陈列不保护?专家:不敢动
文章插图
根据方案内容,考古队将铁牛、铁人、铁柱等从原地提升12.2米,然后在地表上恢复原貌,露天陈列。至于其他遗迹,如唐朝或明朝修建的部分石堤、台阶等,将在地面进行复原,而原址将被回填埋没。所以大铁牛如今露天陈列,不是专家们不想将它放入博物馆,而实在是不敢动啊!目前这种现状,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