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在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王朝》小说当中,曾将《清史稿》中和亲王弘昼办“活出丧”的情景,将这段传奇的细节,用小说的形式给大家精彩呈现了出来:
四面白幛环拥下,从南道隔开,东边是大觉寺的和尚,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双手合十念着《大悲咒》;西边是白云观的道士,也正在笙歌齐鸣地作法,另外还有百余十人,是府里的家丁,他们一个个披麻戴孝,载歌载舞,五音不全在唱着《龟虽寿》。
走过一层层的幛幔便是正厅了。
五贝勒弘昼虽有妻妾十几个,也早已有了儿子,但在这里跪着行礼的却只有大儿子永壁一人,别的都在两廊下跪着。正中阶下摆满了各种法器,袅袅香烟笼罩下,案头是堆积如山的供品,还有几个女人唱歌般地嚎哭。允祉他们从大街上刚进到这家不像家,庙不像庙的地方,全部闹蒙了。仔细地看了又看,瞧了再瞧,这才看见“死者”弘昼穿了一身簇新的朝服,正端坐在桌子后面。他对今日突然来访的伯伯、叔叔、哥哥们看都不看一眼,却只顾了捡起供桌上那好吃的东西来,在大快朵颐呢!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文章插图
这场景乍一看,还真的令人感到特别无语,好歹是个大清的王爷,自己给自己办活出丧,这事儿即便放到今天这样自由奔放的社会当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敢真这么玩的。
儿子这么胡闹、折腾,让人不禁感慨,这“冷面王”雍正当年得多疏于管教,才能生养出这么一个“逗比”的儿子。
那么,为何和亲王弘昼会这么做,作为一个堂堂的亲王,怎么能这么不注意形象呢?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文章插图
难道是天性顽劣?那倒不是,其实在小说中,离开弘昼府后,坐在轿子里的三阿哥弘时,当时就已经把答案想的很明白了。
坐在大轿里的弘时,开始时十分生气,但想了想却很快地又平静下来了。
他仔细地琢磨过来又琢磨过去,弘昼所以要这样做,焉知他不是在表明心迹?焉知他不是心怀着对弘历的不满?焉知他不是在表明自己永远不觊觎这个帝位,而只想当个什么事也不问的皇阿哥?
要是自己也站在他这个位子上会怎样做呢?上面有两个哥哥,自己既然与帝位无关,操那么多的闲心干嘛呢?想想八叔如今的下场,谁不心寒?
作为跟弘历争皇位的人,弘时的智商一点儿都不低,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能揣摩出弘昼玩这一出的意思,确实很不简单。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文章插图
那么弘昼费尽心思,闹这么一出“活出丧”,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依我看,其表明心迹的可能性最大。
首先自己的希望真不大康熙年间,在废黜了两次太子之后,心灰意冷的康熙看着底下摩拳擦掌、精力旺盛的儿子们,有些不厚道起来。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他既不挑明看上谁了,也没说谁一定不行,就这样,暧昧来暧昧去的,让每个儿子都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很有戏。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文章插图
在康熙的默许之下,一众皇子们的野心被激起,在圣心的推波助澜之下,渐渐演变成了搅动朝局的“九龙夺嫡”。
最后的结局,以八王为代表的一派落败,而登基称帝的雍正,对以前的竞争者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重拳打击。皇室之内、兄弟之间,圈禁、赐死、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次第发生,令人不忍直视。
亲眼看过这么惨烈的竞争结局之后,作为雍正的五皇子弘昼也就有些看淡人生了。
 弘昼|雍正年间,为何和亲王弘昼非要搞“活出丧”这一出闹剧?
文章插图
自己上面还有三哥弘时,四哥弘历。论长,自己不能跟三哥比;论嫡,四哥又比自己贵重,而且人家老四还有皇爷爷亲身抚育、教养这个加分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