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早在西汉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中秋节的概念,当时间流淌到唐朝时,中秋节成为了法定假日,直至宋朝建立之后才达到了鼎盛阶段。可以说中秋节的演变历程,也是中秋习俗萌芽、发展、定型的过程。2020年中秋节来了,这天有什么讲究呢?民间有很多关于中秋的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其中之一。说的是中秋节之夜男子不能拜月;而腊月二十三灶神上天时,古代女子也不能祭拜灶神。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可见“貂蝉拜月”不仅是一种拜月习俗,同时也融入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色彩。早在汉朝时期,祭月习俗不仅成为了民间活动,而且也融入了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形态。回过头来说一下“男不拜月”,简而言之就是男人在中秋节的晚上,不能参与“拜月”这种传统习俗。因为据传说,月宫中住着嫦娥,如果一个男人对着嫦娥祭拜,那么有可能就会被人们认为是登徒浪子,所以才会有这种奇葩的说法。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据《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即大家熟知的灶王爷,他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灶王爷才开始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作为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是古人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真实反映。相传灶王爷也是一个非常帅气的男子,他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对于女性而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古代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不能随便见面或接触,否则就是一种违背封建礼教的做法。
【 古人|古人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来了,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人说“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其意为何下句解释的完美无缺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 古人云“腰缠万贯”,在古代十万贯在当今时代会值多少钱
- 算命是封建迷信,古人为何却算得如此之准说出原因你或许不信
- 古人讲“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此话怎讲?古人想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