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体系 , 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之下 , 男人耕种 , 女人维系家庭内部劳务 , 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主要生存方式 。根据出土文物的发现 , 从六千年前的河姆渡到良渚文化时期 ,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兽骨做成的针 , 用兽皮缝衣服了 。
01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嫘祖浮雕
宫毯 , 名列“燕京八绝之一” , 起源地位于宁夏 , 因为手艺人织造技术高超 , 织出来的地毯质地柔软 , 精妙绝伦 。于是在元代时期 , 成为了皇室用品 , 宫毯之名也由此得来 。清朝时期 , 皇宫染织局便有专门的工匠按照严格的要求为皇帝编织宫毯 , 宫毯艺术也在这段时期越来越发达 , 艺术价值也越来越高 , 宫毯也并被人们列为了“燕京八绝之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盘金毯是宫毯之中最为出名的地毯 , 它与其它宫毯相比 , 盘金毯所采用的金丝都是纯度最高 , 颜色最鲜艳的 , 且制作手法极为复杂 , 用料更是昂贵无比 , 据说皇帝见到这种宫毯都会从旁边绕过去 。由此可见 , 盘金毯在皇宫中的地位已经算是艺术观赏品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统织造方式
随着清朝的衰败和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愈加严重 , 宫中的工匠们纷纷离开皇宫开起了自己的纺织毯门店 , 将精美的艺术带到了民间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 , 盘金毯高昂的用料费 , 和复杂的编织技术 , 使得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 逐渐变得难以发展 , 最终被大部分工匠所遗弃了 。
02
随着时间的流逝 , 到了现代社会宫毯织造技术几乎失传 。为了让盘金毯再一次出现 , 2003年 , 北京地毯五厂 , 召集了一群专家 , 开始研究盘金丝毯的复原技术 。这其中有一位老头令人瞩目 , 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康玉生 , 一位老艺人 , 工艺美术大师 。当时的康玉生已经70岁了 , 但是听闻此事 , 仍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研究之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物收藏|北京老汉耗费上万米金线,花了3年织出绝品毯子,专家:值三千万】▲故宫珍宝馆照片
然而技术已经失传百年 , 该从何处着手研究呢?有人当即提出联系故宫方面的负责人 , 希望获得故宫的支持 , 故宫方面负责人听闻之后欣然同意 。几经周转 , 大家终于看到了清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盘金毯 , 纷纷激动不已 。然而故宫人员要求他们只能看 , 不能摸 , 但这样大家无法了解宫毯的结构和织法 , 于是随即希望能再看一次 。到了第二次 , 研究人员拿上放大镜 , 一寸一寸的仔细研究之后 , 便立即回到研究室着手准备复原技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康玉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0多岁的康玉生偶尔也会担忧一下宫毯的未来 , 对他来说 , 宫毯就是他的一切 , 从14岁当学徒 , 到80多岁了 , 每天编织消遣消遣 。这一针一线的背后 , 是时间流逝的脉络 , 承载着他这一生的喜怒哀乐 , 悲欢离合 。这就是一个手艺人的一生 。
推荐阅读
- 六大国家一级国宝文物,最后一件确实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铁证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六大国宝级文物中的国宝,最后一件绝对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NEOGEO视觉史》一本值得收藏的回忆
- 章公祖师案入选法院年度十大案件:开辟追索流失文物新路径
- 这四位白金作者竟有八本经典小说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原因有四
- 玩收藏眼力决定水准,资金决定珍稀
- 玩收藏︱快乐很重要
- 文物之劫:唐太宗的昭陵二骏是怎样流落到美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