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完整|《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文章插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明代文化的一件璀璨瑰宝,亦是多少国人近代记忆里的痛苦心结,当属《永乐大典》。
这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起,就集倾国之力开工:明初大才子解缙“领军”,召集各地文士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门类的图书八千多种。历经数年艰苦编纂,终于在永乐六年(1408)冬天,完成了空前成果:全书目录六十卷,共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总字数三点七亿。好似一个巨大宝箱,把中国历代文化牢牢护好。
而以图书内容说,《永乐大典》更是价值连城,它不仅收录了从先秦至明末的各类儒家正统典籍,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更尽显广阔的胸怀。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甚至戏曲等“杂学”,《永乐大典》也照单全收,从来不作一丝一毫删改,认认真真誊抄进去。清代学问家纪晓岚就曾感叹:就连许多本以为失传数百年的冷门医术,竟都能从《永乐大典》里找到原版——多少濒临失散的中华文明成果,全靠这部典籍保存下来。
 完整|《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文章插图
而且,哪怕抛开《永乐大典》的内容,单看《永乐大典》的图书外观,精美的既视感也是扑面而来:全书三点七亿个字,每个字都是以端正的楷书,抄写在印有朱丝栏的上等白宣纸上。每一幅书中的图画,也采用精细的白描绘制手法,图案无比精确。书面更以粗黄布包裹。可以说,这每一卷书本身,都堪称无比精美的藏品。
这样精美且包罗万象的瑰宝,就好似一片浩瀚的海洋,只要翻开书页,就如同遨游其中,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历程尽收眼底。《永乐大典》完工一个半世纪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也在其中“遨游”得心旷神怡,更因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火灾的惊魂,生怕《永乐大典》被毁的嘉靖帝,也就做出了重录《永乐大典》的决定。然后又是历经六年,几乎是一丝一毫的完整复刻,重录版《永乐大典》也终于落成。
 完整|《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文章插图
也正是在重录版《永乐大典》完成后,原版的《永乐大典》,也就从此下落不明。不过在当时,这事儿除了被当做谈资外,也没怎么被关注:一个重录版,就足以让多少人仰望了。
可是,随着明清易代,重录版的《永乐大典》,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厄运。先是在清代“康乾盛世”时,这被保存在翰林院,理论上应无比完整的《永乐大典》,就已经散失了两千四百二十二卷。随着清王朝的越发腐败,鸦片战争爆发前,珍贵的《永乐大典》,更被各级官员夹带私货,偷偷带回家收藏。甚至市面上,都出现了高价售卖的《永乐大典》散卷。
 完整|《永乐大典》还有可能出土完整版本吗?
文章插图
随即而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更成了《永乐大典》的浩劫。肆虐北京城的英法联军,当然也没放过翰林院。大批的《永乐大典》就此被劫走。十九世纪下半叶,大清朝的翰林院,好似成了自由市场,珍贵典籍流落民间都不是奇事。光绪元年时,清王朝翰林院保存的《永乐大典》,就只剩了不到五千册。到了甲午战争前夜时,更只剩了八百册。“缩水”速度,瞠目结舌。
而痛彻心扉的庚子国难,成了这八百册《永乐大典》的再一次噩梦。存放《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精美的《永乐大典》图书,竟被八国联军士兵拿来堆砌工事,甚至还用来给炮车垫道。八国联军的随军官员们,也纷纷趁火打劫,玩命搜罗《永乐大典》。这些拿人国宝不脸红的强盗们,临走还得意炫耀:“将来中国遗失之文字,或在欧洲出现”——你们的《永乐大典》,归我们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