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早于葛洪的东汉炼丹家云牙子魏伯阳


 炼丹|早于葛洪的东汉炼丹家云牙子魏伯阳
文章插图
魏伯阳是东汉后期的著名炼丹家,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是公认为留有遗作的最早的炼丹家,后人称他为云牙子。他出身于封建社会的上层家庭,喜欢神仙道术。他著有《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魏伯阳的生平事迹,正史上并无记载。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有魏伯阳进山修炼、服丹成仙等事。《参同契》下篇中有“郐国鄙夫”一段,似魏伯阳的自述。
 炼丹|早于葛洪的东汉炼丹家云牙子魏伯阳
文章插图
《周易参同契》首页
《周易参同契》成书于汉顺帝至桓帝(126~167)之间。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以汉代流行的黄老思想、《周易》象数、卦气纳甲、六甲孤虚、十二消息说等论述炉火炼丹、修仙长生之道。因其书参同“黄老”、“大易”、“炉火”三家之理而契合为一,故名《参同契》。
该书是现存最早的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全正文共有6000字左右,用《周易》中的卦和道家哲学作为炼丹的理论基础。此书在理论上、实践上给中国炼丹术以巨大影响,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由于采用了韵文和许多隐语,所以又是“词韵皆古,奥雅难通”的书。它在化学史和医学史上有重大意义。古今中外对此书均很重视。
《周易参同契》与阿位伯和西欧炼金术著作多以手稿形式留存不同,历代有很多注本、刻本行世。现在传世的最早注本是五代后蜀炼丹家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重要的注本多出于宋、元,如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俞琰的《周易参同契发挥》。明清注本数量更多,《道藏》和《四库全书》都收有若干种注本,现存注本总数约30种。
 炼丹|早于葛洪的东汉炼丹家云牙子魏伯阳
文章插图
书中谈到不少化学知识。例如,载有“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河上姹女指水银,说它易于蒸发,加热则成蒸气而飞散。书中还指出了黄金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胡粉(即碱式碳酸铅)在高温下遇炭还原为铅。
书中叙述最详细的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先制备铅汞齐,再制成“还丹”。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一变是将15两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加入6两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铅汞齐。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两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汞齐(称为黄舆)。所述汞二铅五的铅汞齐,是符合近代文献固态铅汞齐成分。第二变在放置中进行,随着岁月的流逝,铅汞齐失去部分汞,崩解而成为细粉,但汞并未完全失去。第二变的产物按其外观称为“明窗尘”。第三变是进一步研磨和混合,并把这种药料送入加热试用过的鼎器中,用泥密封上下器缝,务必使其完整和坚固。然后加热,以熊熊火焰包围鼎器,昼夜值班不懈,开始是缓和加热,最后施以强热,注视有无异常。要特别谨慎,注意调节它的温度。经过适当的时间,反应物的颜色成为紫色,开炉一看,就是要得到的产物“还丹”。该产物为氧化汞和氧化铅的混合物。书中有一个三字一句的“鼎器歌”,是升华装置的记述,把大自然的模型类比缩小到丹房之中。
《周易参同契》给予后世炼丹术以巨大的影响。中国炼丹术又称“铅汞术”,即由此书主要谈铅汞反应而得名。内丹术借用外丹术的名词和理论,也由此而来。许多炼丹药物的隐名,如“明窗尘”、“黄舆”、“姹女”、“婴儿”、“青龙”、“白虎”也都由此而来。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炼丹|早于葛洪的东汉炼丹家云牙子魏伯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