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诗意满怀向远方(专版)


 满怀|诗意满怀向远方(专版)
文章插图
《常德日报》2020年12月18日07版
诗意满怀向远方
——西湖管理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素描
本报采访人员 罗远文 通讯员 刘卫平
大美西湖,沟渠纵横,河水澄澈,风光正好。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水为魂,赋予了西湖大地得天独厚的水乡自然风光,滚滚的历史车轮又给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迹,军垦文化、移民文化相互融合,牧业小镇、新北河、酉港河、澧水入洞庭等景观星罗棋布,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2020年,西湖管理区全域旅游书写崭新篇章,编制完成原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第一期、第二期修缮设计方案,正式启动西湖军垦博物馆建设;编制《西湖管理区全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卫生镇;在原广州军区空军五七干校旧址上,成功创建市级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西湖,洞庭湖畔的明珠,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常德及周边地区短途旅游重要目的地之一。西湖美景更加迷人、文化更具魅力、形象更为丰润,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430.5万元。
 满怀|诗意满怀向远方(专版)
文章插图
西湖公园实景
挖掘内核,推进全域旅游
人无我有,可看、可品、可想,来一趟来几趟总觉得不虚此行,旅游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西湖是从洞庭湖洲上挽起来的堤垸,历史积淀可谓短暂。西湖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却慧眼识珠,西湖有两样文化特质在常德独一无二:其一,是常德军垦文化和军垦精神的源头;其二,益阳市安化县、娄底市新化县移民带来的梅山文化与常德本土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新时代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是新西湖文化的内核,需要及时挖掘、整理、更新。为此,西湖人走出了扎实步伐。去年2月,西湖管理区积极申报,13处原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成功纳入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进一步,西湖今年向上争取文旅专项资金550万元,开了西湖历史之最。其中文物修缮专项资金410万元,他们立即招标启动旧址群第一期修缮工程,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与此相得益彰,西湖对军垦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去年10月编辑出版了《洞庭波涌战歌隆》一书,拍摄了纪录片《洞庭波涌战旗红》,两部作品真实记录了军垦时期原陆军146师、原广空五七干校等部队战斗、军训、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重现了那激情难忘的艰苦岁月。
去年,原陆军146师重新组建进驻西湖50周年庆典在西湖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高来夫将军等200名战友出席,他们走进自己曾经居住的营房、曾经亲自作业的建筑、曾经挥汗如雨的稻田时眼含泪花……如今,这个群体已经建立3000多人的数据通讯网。今年7月,省委宣传部确定了50个政研课题,西湖军垦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位列其中。对进一步弘扬西湖军垦精神、进一步保护西湖军垦旧址、进一步传承西湖军垦文化、促进西湖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忘我拼搏,最终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辉煌灿烂的军垦文化,现实中又与梅山文化完美结合,不断发扬光大,它们将一个又一个点,串连成一条优美生动的线,在西湖大地上跳动,为这片肥沃的土地带来生机和活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林草间、花丛中呼吸清新空气,在渔民新村特色民俗中敞开心扉,在西湖大草原饱览紫花苜蓿的芳香,体味岁月静好……文化基因激活旅游产业,西湖成为游客追逐体验的“诗与远方”。
 满怀|诗意满怀向远方(专版)
文章插图
渔民新村“别墅”群
繁荣创作,提升服务效能
物质繁荣之后,人们更多追求精神的享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