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兄弟俩制作200件微缩模型勾起80后记忆,网友专程定制还原儿时场景( 二 )


查阅大量资料力求准确还原
为了制作古建模型,阴先生时常要看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他说,在做项目时,要研究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和书里记录的资料,并进行汇总,然后再把很多物件或是资料汇集到一个场景里。
“比如做汉代宴饮的场景,要集中展示多种屏风、酒杯等。有些文物出土了之后可能是残片,要根据同时代的东西来还原。汉代的一些物品和现在的功能不一样,这些都要查资料来判断。之前有一个很奇怪造型的碗,我说肯定不是汉代的,后来一查是清朝人做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很多规律。”阴先生说。
据介绍,微缩模型的制作材料基本上都是还原原物,例如青铜器制品,阴先生和团队就找来铜器打磨,“这样做的话耐看耐拍。”
工作室成立的前两三年,运营状态并不好,“当时想的是召集对模型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做些事,而实际中却要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毕竟团队都要吃饭,要交房租”。阴先生说。但同事们依然坚持较高的制作标准,工作室逐渐在业内积累了一些人气。
经朋友介绍,工作室接到了《长安十二时辰》剧组的项目。
3个月完成3000余个微缩房
阴先生对北青报采访人员说,当时他了解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剧组考察了很多制作模型的工作室,因为他的团队做古建筑模型比较多,经朋友介绍开始接触到这部剧的剧组。
“我们平时做展馆的东西较多,制作严谨,跟主创的创作理念比较契合,他们觉得我们做的东西还可以,就把活交给我们了。其实当时没想过该剧会大火。”
阴先生说,古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为了尽量还原历史场景,模型的主要材料都是用木片来手工制作,没有选用现代材料,所以做起来也非常耗时,“正因为这样的选材,以及颜色的协调,才保证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好”。
在制作的过程中,阴先生收养的一条流浪狗给团队带来了些麻烦。“养的小流浪犬长大一点后,开始磨牙,它咬了几间房子,得重新做。”此外,当时团队租的厂房条件很差,屋顶漏雨,冬天很冷。在这种条件下,团队30余人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000多个微缩房子的制作工作。
因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唐代长安城的这一沙盘模型受到不少人的好评,阴先生和其团队也被更多人认识。阴先生说,得到大家认可,意味着对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了,团队争取拿出更多的精品,让大家感受到微缩世界的魅力。
做模型改变了性格
生活在西安,阴先生说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小雁塔、碑林博物馆,都很能体现唐代特征。色彩风格、瓦片造型等,都能给模型制作带来很多灵感,可以说最像唐朝的就是西安了”。阴先生说。
而从事模型制作多年来,阴先生笑称性格也发生了不少改变,“原来就是一个汉子,现在变得温柔多了。”
对于以后,阴先生说想建一座微缩模型的艺术馆,也以制作模型的方式来记录历史的发展。“很多作品分散在各地,想做一个能反映地区变化的模型展出。以前很多老建筑不在了,希望能用微缩模型的方式保存下来。包括一个地方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是槐树还是杨树,我们在查阅资料之后将这些东西具象化,给大家留下一种纪念。”
_原题为:仿佛穿越了时空!兄弟俩巧手制作200件微缩模型,勾起80后童年记忆)
来源:综合自@时间视频、北京青年报
流程编辑:TF016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