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唱法|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京剧老生中嗓子好的为何不多?

戏曲表演中讲究唱、念、做、打,其中,唱和念都是京剧中的声乐部分,发声在戏曲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并能在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要求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传统唱法|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京剧老生中嗓子好的为何不多?】从京剧的“唱”里面,就学习、实践和教学中的体会,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京剧的传统唱法是众多前辈艺人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各种行当人物的嗓音造型,也都和人物的性格、气质、年龄等紧紧相连,从人物出发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
比如:文老生虽基本上都用大嗓唱,但黑胡子老生的嗓音就要比白胡子的“明亮”,在旦角中,青衣的嗓音要求“刚柔相济、以柔见长”,而花旦嗓音则要求清脆、灵活,老旦是剧中的“长辈”,故嗓音以“持重、脆响”为好,花脸中分铜锤花和架子花两种,铜锤更重唱工,要求嗓音洪亮、浑厚,适合表现“包公”一类的人物,架子花就要加些“炸音”才更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
 传统唱法|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京剧老生中嗓子好的为何不多?
文章插图
裘桂仙、李鸣玉之《铡美案》
由于各行当的嗓音造型要符合人物,故气息的运用、口腔的大小、共鸣的部位等就有不同的安排。从而可以看出,京剧对角色嗓音上的要求是很细致、很科学的,是从实际出发的。
二、京剧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要求严格的“出字、归韵、收音”,讲究“四呼”、“五音”、“四声”。
出字:主要是指字头出来要有“喷口”,有弹性,不能犹疑、含糊(子音清晰)
归韵:要求按照汉字的十三个辙口形成字腹。
收音:指各辙口的收音要准确、“收到家”,如怀来、灰堆辙应在“衣”上收音;言前和人辰则用舌尖欲上齿收音等。
四呼:是在出字时对口型进行的分类,有开、齐、撮、合四种,要求唱者口型的变化服从于字。
五音:是指出字时的着力点,即分唇、齿、舌、牙、喉五个部位。(其中“齿”是指门牙,而“牙”指在两个虎牙之间的那六个牙的地方着力,如金、侵、叫等字。)
四声:这是戏曲和说唱中普遍强调的问题,在创腔时要注意旋律和唱词的紧密结合,既好听又不倒字。在京剧中,京韵和湖广韵的字在四声上又有不同。随着京剧的发展,湖广韵已尽量少用。演员在演唱中,为了“正字”常常下意识地把倚音、颤音等装饰音加入唱腔之中,可见传统唱法对四声的讲究。
 传统唱法|如何掌握京剧的发声法?京剧老生中嗓子好的为何不多?
文章插图
马连良指导学生吊嗓
三、京剧传统唱法要求“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在教学上,教师对学生吐字的要求极严格、细致,每吐一个字,都要求将头、腹、尾交代清楚,十分重视训练“嘴里”的功夫,同时,还要求把出字和语气、感情等(喜、怒、哀、乐、忧、思、愁、怨)诸方面连贯一体,唱出抑、扬、顿、挫的浓郁韵味,既唱声,更唱情,把角色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达到声情并茂。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学生本来很平静的,只要锣鼓点一响,他们的“精气神”(即精神、气势、神采)马上就起来了,一个个带着“戏”陆续上场,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融成一体,各显其能。
对京剧的传统唱法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就试着在所教的课上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1、以京剧中惯用的“喊嗓”入手(用衣、啊两个母音),边“喊”边启发学生把嗓子眼张开、深吸气、(做到舒畅自然)发声的时候,感觉往下“悠气”,在往下悠的一瞬,两肋保持支撑,同时渐渐收缩小腹。
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胸式呼吸法为何不好,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又应如何掌握。由于学生们对“喊嗓”熟悉,所以引导他们在“喊嗓”时把注意力转到呼吸方法上来,就比较容易领会。接着,提醒学生后咽壁要坚定、软胯抬起,并感觉在打呼噜的那个地方保持一个嗓音的“通道口”,它象一个立着的“鸽子蛋”状,这个“鸽子蛋”的顶部,在发声时着力,而它的“下半圈”则尽可能的保持稳定,无论唱什么字,这个“鸽子蛋”形的通道口都是敞开的。京剧“喊嗓”的音势是由低到高,在高音时“砸”一下再下来,一口气唱完。在“砸”的时候,仍要保持嗓音通畅,别忘了“鸽子蛋”要立着(不能挤成扁的或细长的),“砸”的着力点放在上门牙的牙缝根部和鼻梁骨上方(眉心处),形成嗓音的“心儿”(亮点),这就必须把鼻腔打开(象要打喷嚏的感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