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笔法生结构,书法笔法的演变,与书体的形成确有重大关系。一种笔法的形成和成熟,预示着一种新书体的产生,反过来,一种新书体在形成过程中,必然废弃其“前体”的一些笔法,这种演进就是笔法嬗变,但是,在这个演进过程中,那些被逐渐废弃,最后消失掉自己影子的笔法,只能在新书体的“前体”中才能看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笔法的遮蔽”。
文章插图
王羲之《远宦帖》纸本(摹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法嬗变是连续的,没有哪个时代的笔法能离开前代笔法的影响,也没有哪个时代的笔法不在前代笔法的基础上有所增损。这是一个毫不间断的过程。所以,在相邻的两个时代,笔法的嬗变是连续的,后一时代的人很容易了解和它相邻的前一时代的笔法,但是对于相隔的两个时代,却很容易造成隔阂,当政府有意识地进行文字革新或某一时代出现书法巨人的时候,由于后者的出现,使相隔时代的笔法受到遮蔽的可能性更大。举例说,熹平四年(公元175)三月,东汉政府在召集诸儒正校正五经文字时,曾在太学门外立石,由蔡邕书丹,使工镌刻,作为后学取正的榜样,魏正始年间,曾刻三体石经,用古文、篆书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刻,作为后人学习文字的规范。在这两个重大举措中,无疑对前代的文字有所增损,在为书法带来新的质素的同时,也遮蔽了在其以前的部分笔法。
文章插图
甲骨文、金文、小篆是汉字的早期形态,它们有着迥别于后世其它字体的共同特色,即在形体上保留着浓重的象形意味。甲骨文是现存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系统而又较为成熟的文字。最早发现甲骨文是在1881年以前。1898、1899年(光绪二十四、二十五年)甲骨开始被古董商视为一种有价值的古物,运到天津、北京出售。京都国子监王懿荣素喜收藏金石书画,尤爱古董,对文字考订颇为精深,一见“龟板”便鉴为有价值的古物。细为考证,始知为商代物,其文字当在篆籀之前,乃以重金悉数购得。由此可知,甲骨文得到鉴定应是1899年,王懿荣当是收藏、坚定甲骨文的第一人。甲骨片迄今为止,累计已有十余万片,分藏于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现知单字约近5000个,可辩识者约1500个左右。字大者径半寸,小者如芝麻。
文章插图
甲骨文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1、墨书、朱书:即用毛笔蘸墨或朱砂直接书于骨片之上。
2、单刀刻辞:单刀刻辞有先书后刻的,也有直接用到刻的。
3、双刀刻辞:一般先书后刻,与单刀平刻有区别,留有书写的笔意。字体一般起笔重、收笔轻,线条粗重,字如铸金,其含蓄浑厚,遒劲丰腴的韵味,与金文相仿佛,其体势为后世简帛书、章草所承绍。
4、刻辞饰色:卜辞刻完之后,字中遍涂丹朱、墨或褐色,整块骨板精莹如壁,文字涂丹者鲜艳夺目,涂墨、褐色者古朴典雅,神采各异。从朱书或墨书甲骨上看,用毛笔书写的字迹点画多呈柳叶形(偶尔有呈弧形的),线条的粗细、用笔的起止运收及其外部轮廓变化很有规律,力度很强,据邱振中说:“甲骨文中弯折的笔画都分为两笔”,但是,笔者曾发现一片墨书甲骨,文字为“不若于示首犬不其易(赐)曰”,弯折的地方却是一笔写成,其中15笔均为弧形,尤其是“若”字,线形委蛇蜿蜒,屈曲万状。
我们用这片甲骨的文字,
可以驳倒以下两个观点:
1、甲骨文笔法的“摆动”说。该片甲骨证明,邱振中把甲骨文的笔法确定为“摆动”并不能完全概括甲骨文的笔法,除“摆动”笔法,甲骨文中还存在“转笔”。这些转笔,大多中间粗,两头细,自然入笔,自然收笔,起收皆尖,既不藏锋,也不回锋。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大隐隐于市!农民小伙的毛笔字告示,字迹洒脱有宋意,笔法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