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状元画家故事多(齐鲁状元系列三十三)( 二 )


这个故事虽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可信度并不高。关于朱之蕃状元的出生年月,史料语焉不详。但有史籍记载称,他于天启四年(1624年)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假设此说为真,依此推算,他应该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后来到人世。那么,朱之蕃夺得状元光荣称号的时候,已经将近四十岁了。以当时的标准看,这就是个标准的半大小老头儿,孩子都该娶媳妇生孩子了,哪里还会有啥青年才子美少女的爱情故事发生嘛。总不会是苏小姐有恋父情结,喜欢老少配吧?
再者说,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一个打工仔性质的家庭教师,与藏在深闺的富家千金,也很难有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机会。况且,朱之蕃的老爸曾官居知府,作为一个官二代,他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到靠做家教混饭吃的地步。所以,这段流传甚广的故事,只能作为花絮点缀。
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之后,朱之蕃的仕途发展还算比较顺畅。他先后做过处级、厅级秘书兼最高领导未来接班人(太子)的辅导老师(翰林院修撰、谕德、庶子、少詹事),十来年的功夫就当上了副部长,并且在这个职务层次上轮换过两个岗位(礼部、吏部侍郎),位置越换越重要。
在朱之蕃的进步过程当中,他的艺术特长是否从中发挥了一些作用,笔者也不太清楚。但是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状元进士当中,能写能画的人不算少,但像朱之蕃副部长这样,把做官跟从艺两件事,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并且很成功之人,还真是不太多见。
在朱之蕃的为官经历中,有一件事情影响挺大。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朱之蕃受上级委派,率团出访过一回友好国家朝鲜。这次出访的时代背景,是大明王朝于十多年之前,出兵朝鲜,取得了抗日援朝战争的完胜。作为身负泱泱大国状元、著名书画家两个头衔,又身为拯救朝鲜于水火的大明政府代表团团长,朱之蕃在朝鲜大受欢迎,被官方民间众多粉丝狂热追捧。
访朝期间,朱之蕃不辱使命,无论谈国政大事,还是谈学问艺术,均能出口成章、言谈得体、应对裕如。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学识,使朝鲜王室百官敬佩不已。他应朝鲜王室之请,为朝鲜王宫题写的“迎恩门”匾额,至今仍被作为重要文物,保存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在与朝鲜官方洽谈政务之余,有很多朝鲜达官贵人、富豪巨商,拿着黄金白银,以及貂皮鹿茸高丽参等稀罕玩意儿,前来拜访朱之蕃,以求换取他的书法画作。兑换成功的人,一个个欣喜若狂,将他的书画视若珍宝般收藏。
朱之蕃团长虽然不贪财,但是个很喜欢收藏的人。他把用书画换来的钱财特产,全都在当地换购成了古玩玉器等文物,其中包括不少流落到朝鲜的中国文物古籍,收获那真是大大的。看起来,这位朱团长的商品流通交换意识,还是蛮超前的。用前些年的流行说法,朱之蕃是个精明的“国际倒爷”。用如今的时髦称呼,他就是个带货能力超强的“跨国代购”。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出访过程当中虽然搞了些以货易货,朱之蕃团长还是比较注意影响和廉政形象的。拿钱拿物换画可以,这个属于合法收入,不违反朝廷的廉政纪律。对于白送的钱财礼品,则坚决不收,从而受到了朝鲜友人的尊重和好评。以所处的时代来看,朱团长的所作所为已属难得。
作为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著名书画家、又有状元名头的朱之蕃,用来跟朝鲜友人交换的书画作品,是艺术、是名气、也是收藏价值。中国的科举考试,在当时的朝鲜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不少朝鲜的读书人,专门跑到中国来参加科举考试。朱之蕃的状元名头,自然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哪位朝鲜韩国友人家里还保存着朱之蕃作品的话,那可是发大了。不似如今有些官员,出售的自己那些所谓字画,其实是官位、是权力、是利用价值。离开了权力,就是废纸一张。
虽然官职不算低,但是除了出访朝鲜的逸闻之外,史籍关于朱之蕃的政绩作为记载甚少。因此,在这方面笔者也没有更多的话要说。
做过高官的朱之蕃,是个比较能看得开、放得下的人,为人谦恭温和,从不与人争你短我长。比如上一篇介绍的那位状元思想家焦竑,只注重学识文章,认为绘画是不入流的雕虫小技,因而很是瞧不起朱之蕃。每次见了朱之蕃,焦竑都要对他冷嘲热讽一番。有时话还很难听,比如没文化、没知识,只是会玩之类。而朱之蕃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以晚辈自居,从不跟这古怪的焦老头一般见识,态度始终谦恭有加,最多一笑了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