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一本“领学”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好书( 二 )


“学习笔记”是这本书的主体板块,是全书的基础和骨架。作者采用的是逐段解读的方式,对读者进行“领学”。这种笔记,看似是一种与段落“对号入座”的素描,实际上也是一种“挥洒自如”的彩绘;看似是一种“信手拈来”的随笔,实际上也是一种“严谨规范”的论说。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在洋洋洒洒的近千段笔记中,始终贯穿了七个层面的“纲目”和三条严守的“红线”。七个“纲目”是:说明语意,即简明扼要地说明各段的段落大意;介绍背景,即恰当运用史料和故事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事件背景;揭示源流,即大致述说事件和思想形成的过程和来龙去脉;分析内涵,即简要分析文中思想观点的内在含义;阐释思想,即对文中的重要思想进行适当阐发;辨别是非,即对思想分歧和论战焦点辨明真伪和表明态度;进行归纳,即对各编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正是因为贯穿了这七个“纲目”,就使得“学习笔记”对原著的解读内容全面、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三条“红线”是:严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动摇的红线,无论解读什么,怎么解读,都自觉做到为科学真理代言,为党的追求发声;严守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偏轨的红线,无论阐发思想,表明现点,都始终坚持以基本原理为本,以基本规律为魂;严守与时俱进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停步的红线,无论理论阐释、精神揭示,都努力着眼为武装头脑“供氧”,为理想信念“补钙”。正是由于严守了这三条“红线”,就使得每段笔记都导向正确、观点明确、基调准确,做到了“万变不离其宗”。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说,这本书“起笔”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为的是当年在五七干校“领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成篇”于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今天,为的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领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从“起笔”到“成篇”,历时整整五十载,可谓是真正的呕心沥血,初心不改。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笃学真知,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种虔诚信仰就是真信,这种笃学真知就是真懂,这种科学态度就是真悟。(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原巡视员)

(选自《新湘评论》)
【来源:新湘评论】
反杜林论|一本“领学”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好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