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四川省石渠县的摩崖石刻,于2010年至2012年被发现,其内容题材包括: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及古藏文题记等,这些都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石刻。
 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文章插图
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交界,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如今看算是四川省最偏远、交通最不便利的一个县城。但是,石刻的发现却证明了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繁华。可以说,这成片吐蕃时期的石刻更是创下了两个“第一”:一是、首次在四川境内发现;二是、首次在雅砻江沿岸发现。其中,须巴神山石刻群提供了很好的年代判断,专家们认为:这些石刻应是完成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
 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文章插图
由于石刻分布于金沙江流域和雅砻流域,那么,它们和唐蕃古道有关联吗?唐蕃古道又称丝绸南路,起点是长安(西安),全长3000多公里,横跨中国西部,是当时去青海、西藏、印度的必经之路。所以,专家们通过“解码”这些石刻身藏的“时代信息”,得出结论:石渠是当时唐蕃古道的一个重要支线。根据对其遗迹中的“古藏文题记”、石刻造像的特征、风格等分析,年代应为赤松德赞时期(755—794年),或者延后至804—815年。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者来到唐朝。之后,李世民也派出使者回访吐蕃。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自此200多年间,两国使臣和商人往来不断,终于在长安与拉萨之间踏出了一条3000多公里的“黄金路”:唐蕃古道。
 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文章插图
石渠在当时,虽不是主线,但作为支线,意义一样重大。所以,从元朝开始,西藏高僧等重要人物,若要去北京、南京等地,有三条线路,但都必须经过石渠。可见,石渠在当时应该是唐蕃古道南线的核心地区。可以说,正是由于石渠的地理位置“特殊”,才会出现如此密集的石刻造像。它既然是交通的节点,那就会有相对固定的定居点。如其中一个石刻所在地——洛须镇,自古以来就是金沙江上游的渡口。从这里渡江,进入石渠的草原,或者从雅砻江进入内地。尤其是草原,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更容易被驾驭。
 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文章插图
唐蕃古道,在当时除了是官方使臣来往所用的管道,更是一条贸易之路。唐朝和天竺、泥婆罗(尼泊尔)的商贸,都要经过此道。有资料说,唐朝出口茶叶到吐蕃,最早也是使用此道。当年这条官道被频繁使用,也有资料显示:634年到821年近200年的时间中,使臣来往此道191次。当然,维持唐蕃古道200年不衰的力量,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翁婿关系”、“甥舅关系”,先是文成公主,再是金城公主。两位公主,一条古道,绵延3000公里,传颂1300年。因此,有研究者这样说:“它像一条长虹,将藏汉人民紧紧连在一起”,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民族团结的“千年平安路”。只是,后来随着两个王朝的覆灭,作为中国三大古道之一的唐蕃古道,也渐渐趋于安静。
 专家|十年前,专家在一县城发现了大量石刻,从此揭开了唐蕃古道之谜
文章插图
其实,学者们对于当年文成公主的进藏路线,一直都有着争议。这个争议主要是在古道西段,西宁通往拉萨这一段,而石渠石刻的发现,无疑又增加了一些变数。要知道,不能以现在“路”的概念去定义当年的“古道”。当年的唐蕃古道,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干道不止一条,支线更是密布,如:商道和朝佛的路线就不一样。这主要则是依据气候、军事形式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位于金沙江东岸的洛须镇海拔只有3200米,可石渠县的平均海拔却是4500米,相对而言,洛须镇的气候要宜人很多。但即便如此,三处中的两处石刻群出现在石渠县,足以显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意思的是,在对面西岸的渡口河床,也就是靠近西藏一侧,每逢金沙江枯水期,河床里的一小块石刻就会显现,可见清晰的大日如来形象。而且,离岸不远的山腰上,也有摩崖石刻,风格和洛须镇的极为接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