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但同时,邬思道在雍正得位后也如允祥一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这是因为邬思道老谋深算,兵行诡道,对即位的雍正来说,邬思道毫无疑问成为了他的威胁和污点,很可能成为八阿哥以及反对党攻击他的一个靶子。另一方面,明清的官员体制明确,有严谨的录取和晋升方式,各级部门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官场更有自己的潜规则,邬思道这样隐于人后的谋士想要光明正大的在朝为官显然是有难度的,所以雍正不可能在刚即位时正式任命邬思道。同时,多疑的雍正也绝不能允许在即位后,依旧为邬思道所左右。雍正既然不能再用邬思道,顺理成章的,他开始提防邬思道的忠心和权欲。
文章插图
雍正曾在得位的当晚回府,欲杀邬思道,然而邬思道凭借对帝王心术的揣摩,巧妙应对,躲过一劫。但面对帝王的猜忌,邬思道最终也只能表示自己无意于权利,只求半隐终老。邬思道的半隐既退出了权利中心,又将自己放在在雍正的掌握之中,才使得雍正稍稍放下戒心,送邬思道去找田文镜。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十三爷或许是从邬思道的隐退中窥见了一丝隐秘,所以在邬思道离京之前,他特意前去拜别。邬思道也有感于十三爷的深情厚谊终于忍不住劝告"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文章插图
这一言,令十三爷不禁心惊肉跳,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因此,他此后便谨小慎微,不敢行差踏错一步。谨小慎微,恭良温俭允礼意识到了雍正登基后的心态变化,所以开始变得谨小慎微。
文章插图
一方面,他成为巩固和加强雍正皇权的中流砥柱,但是他对雍正的嘉奖和赏赐都坚决推辞"慎而不宣于众,退谦而恐居其名"。他甚至在弥留之际还要亲手绘制坟冢图,害怕自己死后,子孙会得意忘形而逾越礼制。可见允礼已经明白,自己与雍正的兄弟情义在权利面前浅薄的可怜。另一方面,允礼费心揣摩帝王心思,为害怕引起雍正的怀疑,他竟然将自己与属下亲友的往来信件全部交给雍正审阅,属下所送的礼品也全部交由雍正来规划,就是这样的殚精竭虑,才消减了雍正的怀疑,称赞允礼"体朕心如己心,视国事如家事。"这在旁人看来,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和独立性,但也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隐忍,允礼才不致被猜忌。
文章插图
其次,允礼也甘心成为雍正的"挡箭牌"。众所周知,雍正迷恋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术,密令属下在全国各地收集相关了人才,他曾下旨要求官员寻找一名"颇知鲁仁"的秀才,为求保密,他指示将人送到怡亲王府,只说是怡亲王托尔要此人。由此可知,允礼后期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到了何种地步。虽然雍正在登基后想要对十三爷下手,但十三爷因为邬思道的提醒,凭借着谨小慎微躲过了一劫,最终成为了后世眼中备受宠爱的怡亲王。所谓伴君如伴虎,权利对人的压迫和异化,细细想来实在是恐怖至极。一人即位,另一人完全沦为附庸,毫无尊严和安全可言,兄弟之间尚且如此,实在是可悲可叹。
推荐阅读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雍正从一件小事,看出年羹尧不可靠,将来必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雍正登基连夜召见邬先生,杀心起,邬先生说三句话救了自己性命
- 赵光义登基后,为何要将重城夷为平地,原来这里有“王气”
- 宫闱逸事|康熙棺材还没搬走,稳重内敛的雍正,为何就当众羞辱父亲的爱妃
- 乾隆|乾隆最宠爱的儿子,雍正亲自给他取名字,乾隆用八个字评价他!
- 雍正|李卫与鄂尔泰同为一品官员,两人到底谁的地位更高些?
- 清朝|康熙生前最忌惮、最厌恶的一个儿媳,雍正登基后替康熙处理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