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明堂|中国古代最高的礼制建筑,使用权专属于皇帝一人,现今已经失传了

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考工记》记载,夏有世室,商有重屋,周有明堂,它们的基本形式都是在土台上建屋,平面呈井字形构图,相邻为九,间隔为五。但是,至今尚未发现这时期的明堂遗址。不过,作为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应当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中。虽说,礼制兴起于两周时期,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制建筑,却是出现在汉朝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礼制建筑位于长安,至今我们仍能在西安市西郊找到三处汉代礼制建筑遗址,它们分别为:明堂辟雍、官社官稷以及王莽九庙。
 修建明堂|中国古代最高的礼制建筑,使用权专属于皇帝一人,现今已经失传了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一讲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汉代皇帝“明正教”的场所,也就是王朝用于教化臣民的礼制建筑。从规格来看,明堂辟雍是所有礼制建筑中最高的,其使用权专属于皇帝一人。根据现存的遗址来看,这座明堂辟雍下有一座高达六十米的夯土结构,夯土台上还修建了一座“亚”形的台榭,台榭的边长约为四十米。在明堂辟雍的周围,还有一圈正方形的围墙,周长约为一千米。在围墙之外,还有一条环形水渠,边长约为三百六十米。虽然明堂辟雍的围墙、护台渠的规模比较大,但明堂辟雍的主体建筑却仅有289平方米。明堂辟雍的最高处,有一座名为“太室”的方屋,汉代皇帝便是在这座太室内完成宣教的。在太室以下的中间层,还有四座小室,分别为位于南方的明堂,位于东方的青阳,位于西方的总章以及位于北方的玄堂。因史料中有“明堂外水曰辟雍”的说法,所以该建筑被后世称作“明堂辟雍”。
 修建明堂|中国古代最高的礼制建筑,使用权专属于皇帝一人,现今已经失传了
文章插图
到了东汉时期,因为楼阁水榭建筑逐渐兴起,所以明堂辟雍逐渐被取代。后世的明堂,多为楼阁结构。一般来说,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修建明堂的王朝往往是大统一王朝。例如:东晋乃至隋朝期间的小型王朝,都没有能力修建明堂。由于,明堂的继承存在断层,所以以后的明堂已不具汉明堂的形制。唐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国家亦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主持修建明堂。只不过,由于汉至唐之间夹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断层,所以唐人已无法确定明堂的具体形制。礼部的官员对如何修建明堂众说纷纭,皇帝亦不敢自作主张,以至于,唐明堂的修建被搁置下来。虽说唐朝的明堂没有成型,但当时的礼官仍拿出了一套建设方案。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唐明堂的设计图相当考究,集合了道、儒、阴阳、堪舆等多学派的观念,象征的含义极其宽泛。到了武周时期,武则天篡唐以后迫切需要确立武周王朝的合法地位,所以大胆地对明堂地形制进行了改革。虽说,武周朝的文武大臣对该不该修建明堂仍存在争议,但在武则天的主张下明堂工程仍于洛阳展开了。不过,武则天修建的这座明堂已与汉代明堂存在着较大差异,明堂内的室数和堂数明显违背了汉代形制。这座明堂仅沿用了汉明堂上圆下方的基本构造,用以指代“天圆地方”。下层修有四个堂室,用以代表四时;中层的十二座堂室则代表了十二个时辰;上层的二十四堂室则指代二十四节气。
 修建明堂|中国古代最高的礼制建筑,使用权专属于皇帝一人,现今已经失传了
文章插图
武周明堂仍沿用了汉明堂辟雍的设计,在明堂周围修建了以铁制成的水渠。虽说,武周朝的工匠已尽量模仿汉明堂的形制,但筑造出来的明堂已面目全非。可以说,每个王朝的皇帝都曾试图还原汉明堂,但不是每个朝代都有人力物力去修建这座庞然大物的。首先,明堂是汉代最经典的礼制建筑,亦是礼教传承的重中之重。想要修建这样一座礼制建筑,必须要考虑到这座建筑的含义是否符合公众的认知,否则,这样的建筑是不具备威慑力的,反而会为统治阶层招致非议和争论。对于那些实力较弱的王朝和统治者而言,完全还原汉代明堂的难度难于登天。其次,明堂对于统治者而言意义不大,除非是像武则天这样以周代唐的“非法”政权,迫切地需要这种礼制建筑宣扬王朝合法性,否则对于稳定的王朝而言用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一座明堂是得不偿失的。毕竟,在具体应用上,皇帝每年仅会来到明堂进行一次布道。至于那些文化较弱的王朝,修建明堂更没必要,明堂对于王朝发展而言意义很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