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特别项目——“异质越野:多伦路”正在以虹口区文化名人街多伦路为圆点的城市空间集中展出。展览有青年建筑师及艺术家共同参与,包括来建筑设计工作室、灰空间建筑事务所、姜齐冰+朱元双、李维伊、沈凌昊、谭远波、田方方、王雪睿+邓剑+沈晨思、王智一、展/城工作室。艺术家希望通过与城市空间关联紧密的创作,讨论空间的“延展边界”与“诗学”。
文章插图
图说:“异质越野:多伦路”展览海报 官方图
多伦路的城市空间,一面容纳着居民具体的日常生活,一面又混杂了越界的符号。一种与同质化生活空间明显不同的差异性显现于密集的异质空间中。真实可感的社区生活、典型的景点式街区美化、各类游客的迷惑行为、逐渐消失的历史记忆以及违和的跨代装饰元素在时间的积淀与牵引下,在这里互相干扰交错。策展人认为,城市相较于人而言是被动的。展览以一种夸大或缝合的越野方式,在城市空间中植入特定艺术作品,让日常被忽略的城市角落凸显,并将其形成的新的、弹性化的异质空间系统叠加在现状之上,中和曾经失控的街道场景。
展览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丰富多元,包括城市构筑物、社区家具、与在地空间紧密契合的特定装置、空间文本研究以及摄影作品等多种类型。通过观察者、体验者和使用者三者不断切换的平行视角,进行试探并收集反馈,从而引导逐步趋于老龄化的社区走向鲜活,缝合社区生活与美术馆场景之间的差异。
比如,灰空间建筑事务所的作品《UHPC混凝土》,建筑师以一个多方向的休憩空间装置置入街道,探讨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在亭子中的人既是街道的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原本街道空间结构所产生的经过或者短暂停留的行为,在砼亭里丰富起来,人们拾级而上、坐、卧,亦或形成更多意料之外的互动方式。人和砼亭一起成为了街道的一景,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观察街道的视角和趣味空间。同时,建筑师对UHPC混凝土材料作为城市家具的预制、搭建以及场地的适应性进行了一次试验与探讨。
文章插图
图说:展出作品《UHPC混凝土》 官方图
角落是一个空间概念,街道是城市的一角,建筑又是街道的一角,依附于建筑又有无数个空间角落,在一条街道中,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角落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多伦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街道,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于此,在近百年的历史时空里才编织出当下的生活图景,承载着名人轶事,也贯穿着百姓的日常。田方方以《角落》为题的一组照片正是将镜头聚焦于多伦路无数个日常的空间角落,它们可以是一扇斑驳的窗,一个被商业牌匾占据的门头,或是一段破损的墙壁,甚至是一棵不知道年龄的大树……一瞬间这些角落从繁复日常的生活中被抽离出来,同时又将人们再次带入日常的想象中去,关于过去的,当下的,甚至未来的。
《延展边界——用光的反射连接天空》是艺术家沈凌昊为《异质越野多伦》创作的装置作品。艺术家试图将室内与室外“过渡空间”中消失的原始建筑边界,通过激光的轨迹与RGB彩色光源所形成的“光的场域”重新构建起来。RGB彩色光源被安装于匀速运动的轨道装置之上,并透过原建筑结构所形成的阴影投射于空间中,同时高频激光发射器会以不同的速率与运动轨迹在空间中变换、交错与穿透。激光通过光学镜面的反射形成的光轨与RGB光源形成的彩色运动阴影将“过渡空间”重新切割、链接与融合,如同光对于边界自由延展,最终射向天空。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2021年1月31日。(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翌晟)
【来源:新民晚报】
【 艺术|一头是日常生活一头是历史记忆,多伦路上还有多少艺术形式可以跨界】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四海集珍,极具三晋特色的新年艺术大餐待您来品
- 两岸少年艺术展在福州开幕
- 原创音乐剧《在远方》登沪 以艺术手段诠释现实题材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万一变有钱了,我该选择高于生活的艺术,还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设计
- 创意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 五大山水画作品,表现出了静谧的美,极具艺术表现力
- 《高山之巅》编剧毛剑锋:走进王新法的内心世界 用艺术的力量感染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