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唐朝中期还流行刺青。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当时的男子确实有这种喜好——在皮肤上刺出图案后染上墨色,图案大多还原诗歌里的美景意境,有个叫葛清的荆州人,身上就刺了三十多张图,全是和白居易的诗有关。由此还衍生了一种新型职业: 劄工,专门做刺青师。唐朝男子的美容更为大胆新颖,这些行为的产生,离不开整个社会思想开放和革新意识强烈的推动,也让他们的时尚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文章插图
3、唐朝美学文化影响力更大''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劝诫弟子到唐朝留学时,唐朝与亚欧各国的交流盛况空前。日本、朝鲜、波斯、印度、阿拉伯等国家都和中国有密切往来,在这个过程里,唐朝吸取了国外的文化精髓,自身先进的文化也影响着周边国家。在美学方面,唐朝男子的服装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非常大。奈良时代,日本根据我国江浙一带的''吴服''改良形成了和服样式,百姓的穿衣习惯也从左衽变为右衽,日本天皇更是下诏,全国的制衣用冠都必须仿照唐朝风格;朝鲜的服装则吸收了袍的优势,大多为轻盈飘逸的样式。能从影响其他政权,上升到影响其他国家,唐朝男子的时尚已经不局限于民族性,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文章插图
三、礼仪之邦和''另类''装扮并不冲突1、唐朝男子恪守多重礼仪虽说唐朝男子爱美,对比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看上去有些''特立独行,''可并不妨碍他们对礼制的遵守。比如,日常社交礼仪中,后辈见到长辈、下属见到上级时需行''叉手礼'';相互拜访时会递上提前制作的''名片'',在当时叫''名刺'';服饰上一般穿袍衫出行;平辈之间见面则''作揖唱诺'',拱手问候;称谓上也有''大人''''某''等特定称呼。
文章插图
2、经济繁荣后,文化多元成为必然《全球通史》是这样评价唐朝的:''从公元6世纪到16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于领先世界的地位。''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家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大幅提升,文化多元也成了必然。男性作为当时社会的主导者,不得不说,其审美趣味、思想观念也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领先世界的文化引领着无法超越的流行,所以说他们以时尚著称就更为合理了。
文章插图
四、与明清相比,唐朝更为开放新潮1、明清时期,服饰偏向保守也许只看唐朝男子的穿搭和仪表,还不够直观,我们不妨再看看明清时期的男性服饰,对比就更加明显了。明朝时期,对穿衣有上百项明文规定,都是朱元璋亲自过问,而男性的服装连袖长、图案、颜色都有各种限制,庶民没办法像贵族和皇族一样穿靴,整体的服饰风格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主,压制潮流美感。
文章插图
清朝的服饰颜色变得更加深沉和清淡,元青、石青、湖色等蓝黑色调为主,款式替换成了满族样式的袍、褂、衫、袄、裤等,马褂是主流的服装,其中又有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等不同场合穿戴的细致划分,颜色同样使用绀色、石青、黑色等比较素的颜色。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男子服饰逐渐变得保守,没有了唐代奢华丰富的色调,风格也有强烈的民族特性,服饰更多成为一种区分尊卑贵贱的社会语言。
推荐阅读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能征服男人,也能征服女人
- 古今帝王中,论宽仁,宋仁宗首屈一指
- 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1个男人,不是徐志摩,也不是丈夫梁思成!
- 农村老话“男人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啥意思?为何这么说?
- 水浒传中最美女子是哪位?金庸提到两个男人的名字,答案太妙了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男人不可以穷,静下心读这六本书,永远不晚
- 他只活了30岁,因妻子的离世,被称为百年难得“最深情”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