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阿煜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文章插图
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张大人、李大人”等类似的称呼。姓氏加上大人,似乎是古代官场的标配。其实即使是刚刚考中科举的官场新人,也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因为在古代官场中,因为一个称呼,可能会得罪一大帮人。因为,官员在上任之前,一般都会做足了功课。如果因为称呼得罪了上级或者同僚们,是非常不值当的。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讲一个常识。在古代社会,人的姓名由姓氏、名字和字组成。一个人的姓名至关重要,除了皇帝和自己的父母,一般人不会喊全称。例如曹操,曹操杀了马超的全家,马超在阵前仍高喊:“曹孟德出来,”而不能喊曹操。曹操称呼刘备的时候,一直喊刘备为“玄德,”从来不直接称呼刘备。因为一旦喊一个人的全称,等于公开拉仇恨。尤其是在文官集团中,公开打文官的脸,文官当然会报复。在《大明王朝1566》中,严世蕃有恃无恐,直接喊高拱和张居正的名字。虽然高拱和张居正仍称呼严世蕃为“小阁老,”但内心的怒火早已燃烧,仅仅是在等待机会而已。有人认为,上级称呼下级应该可以喊全称了吧?其实,即使是上下级也不行。
文章插图
如果下级遇到了上级,两个人属于同一阵营,或者是师徒关系。上级会直接喊下级的字,而不是对方的名字。例如清朝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已经位极人臣,一直喊心腹盛宣怀为“杏荪。”杏荪是盛宣怀的字,由此可见,这是有讲究的,从上级对自己的称呼,能够听出自己的分量。如果下级和上级不是一个阵营,双方都会非常客气,但都敬而远之。例如浙江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一直称呼海瑞为“海知县”或者“海大人,”采用了姓氏加官职的模式,不能轻易喊对方的名字。古代官员都有自己的同年、同乡和座师,如果上级依靠官职高欺负下级,下级的同年和座师肯定会帮忙。至于下级称呼上级,讲究更多。与此同时,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文章插图
如果下级和上级属于同一阵营,但是关系一般,一般会称呼上级为“部堂大人、中丞大人、府台大人”等等。采用了官职加大人的模式,但如果自己属于上级的嫡系心腹,那关系就亲近多了。即使下级称呼一声“老大人,”上级也不会生气。当然,如果不属于一个阵营,下级称呼上级也很客气,例如王中堂、李部堂、刘中丞等等。如果刚刚考中科举的翰林院编修,喊了内阁首辅张居正为“张大人。”估计第二天,吏部的公文就到了,某某翰林院编修调任云贵某地知县。古代官场的称呼,就是关于的脸面,任何人不会轻易违反。除了皇帝,即使是亲王贝勒,也要给文官一点面子。例如醇亲王和恭亲王,作为铁帽子王,一直称呼李鸿章为“少荃。”
文章插图
虽然皇帝可以喊官员的名字,但也有限度。皇帝生气的时候,可以喊官员的名字。但是在平时,一般也称呼官员的官职。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官场的称呼至关重要。由于自己可能对各方面的情况不够了解,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和部分京官,都会有自己的幕僚师爷。这些师爷们熟知各个地区、各种衙门的规定,对于普通官员来说,师爷能够帮助自己处理很多实际问题。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