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师竟然 是他?


 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师竟然 是他?
文章插图
历史上的国师,姜太公是第一位。相传在轩辕黄帝的时候有,但是那只是传说。姜太公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封神,但是没有封自己。这给我们留下一个最好的典范。其实,姜太公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多了不起的启示,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总结起来有下面三点。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向只提三点,不提四点。1姜太公是一位伟大的政治人物老实讲,你是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什么什么家,都不稀罕,因为那不太重要。中华民族一直是官本位。你把他选出来,他说了算,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样?再民主也没有用,这都事实。谁叫你把我选出来,算你倒霉。只要是中华民族子孙,不管这个人留美、留英、留什么,只是拿学问回来而已,他不会改变他自己的。我讲的不是批评谁,而是告诉你要接受,这是我们的道统。中华文化自始至终就是官本位,君王是最高的领导,对整个兴衰的影响占70%。我想我们现在讲这个话大家心里很清楚,政治人物的影响力很大。姜太公是伟大的政治人物,这个是非常难得的。
 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师竟然 是他?
文章插图
姜太公的先祖叫“伯夷”,虽然是被黄帝打败了,可是只有宗庙灭了,宗族并没有灭。我们从来不灭人家的宗族,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可见,姜太公出身是“政治世家”。他非常热衷于政治,为了寻觅明君,三进三出殷商跟西周。姜太公的政治态度一句话就讲完:天下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就是“大同”,也是我们现在极力追捧的“地球村”。2立功、立德、立言,姜太公集于一身姜太公“立功”的方面,大家是非常清楚的——辅助。我们用辅助,没有用指导,没有用辅佐。因为你有什么资格指导人家,有什么资格辅佐人家?他只能帮助,谁能够让我帮助得上,能够配合我的要求的,我就帮助他。这个叫做“姜太公的精神”。姜太公的第一个目标绝对是纣王,但纣王使他很寒心,直到他对纣王完全没有一点点信心,才转而辅助文王。文王并没有完成这件事情,他的儿子才完成,所以叫做文武。帮助文武伐商以后,姜太公又奠定了后来齐国富强的基本。就表示他既能当好臣,也能当好君,这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要守分,是臣的时候,要像个臣的样子;要做君的时候,要像个君的样子。
 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师竟然 是他?
文章插图
姜太公能成就这样的“大功”,都源自“大德”。姜太公一生所受的那些挫折,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也因此才练就一身的功夫。可是,他所有的动机都是为公,而没有为私。他致力于加强周西伯的德政,这句话很重要:以文治作为武伐的基础。“以仁道取天下,不以私欲夺天下”,就是真正为全民,而不是为了选票。就这么一句话。就像,“牧野之战”是诸侯伐天子,是臣伐君,是下伐上,这根本是不可行的。可是,姜太公把它转变成“逆而顺”,这是“玄德”的具体表现。现在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三国时代的刘备要叫“刘玄德”,就是这个道理。姜太公“立言”的部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叫《六韬》,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文韬》《武韬》论述的是修德行仁强国之本。《龙韬》论述军事的一般原理,《虎韬》《豹韬》《犬韬》都是讲军事的要领。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中国人的立功、立德、立言,姜太公集于一身,这是很难做到的。3“德、法、术”兼备,是成功大人物的典范历史上,越有本事的成功大人物,越是兼具“德、法、术”三种特质,缺一不可。那么,德、法、术,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德,指的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行道有所得,即为德。一个人有德重要不重要?不能说不重要,但是也不能说重要,像这种话现在的人很难听得懂。请问各位,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说,人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努力,到底对不对?你如果认为对,那要小心,说明你太粗浅了,因为这种话谁都会讲,凡是谁都会讲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你光靠努力有什么用?那是基本条件不用说的。就好像公司要应征人,所有来应征的人都是大学毕业,你要不要问你是不是大学毕业,那就是废话。你应该这样问才对,为什么努力到最后没有成功的很多?就是因为德性不够。从汉朝以后,社会普遍认为一个人只要道德好就好。我们之所以现在对道德很怀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因为这个方向是错误的。道德是起码的,是基础的,你有了道德,只能独善其身,还没有资格出来做什么事情。如果你要出来做事情,就要有一套方法,还要讲一些手段。手段也不见得是坏事情,你做事情要让人家的感觉很好,而不是说我保证我真的是为你们好,结果人家却感觉很糟。所以,绝对不能说品德够就够了,品德只是起码条件而已,想要经得起高规格的检验,除了品德以外,要有“法”。什么叫做法?就是要有一套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