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纵观人类文明历史,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极其普遍并且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必然趋势”的一种文化现象。秦蜀文化融合作为文化现象,背后原因定然与政治经济因素有关。
文章插图
纵观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及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友好传播”和“非友好传播”。顾名思义,文化的友好传播方式就是以和平的、友好的、非暴力的方式进行,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玄奘西天取经等。而“非友好传播”方式就是以暴力的、武装的、战争的方式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譬如美洲殖民战争、成吉思汗西征等。这两种文化传播途径没有优劣之分,并且实际上战争武力方式传播文化更加迅速,效率也更加快,虽然与人道主义相背离,但确实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快捷途径。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交通工具便捷程度低、速度慢,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大都是由僧人、军人以及学子、商人等群体来完成的。
文章插图
秦蜀文化的融合比较特殊——“友好”和“非友好”方式兼而有之——秦以武力战争方式统一了巴蜀之地,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两种文化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启了秦蜀文化交流的大门。但是秦文化偏在西垂,远离中原;而蜀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却是一种中原农业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形态差异极大,这时候便需要秦政权采取“友好”方式来推进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秦灭巴蜀后,采取宽松政策管理,保持蜀地本来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秦文化特色:降税收、实行郡县制、颁布土地新政等,不仅使巴蜀人民认同了秦政权,而且推动了两地人民友好往来、促进秦蜀文化交流融合,是文化交流“友好”途径的代表。
文章插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的,秦蜀文化的融合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根据李学勤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中对战国时期文化圈的划分,秦国只是其中的七分之一,并且在最起初绝对算得上是文化圈中相对边缘化的一个。战国时期,狼烟四起,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之间你争我斗长达数十年,秦国作为一个远离中原富庶之地的“西垂”国家,究竟是凭借着什么“秘密的制胜法宝”一举击败其它六国,成为一统六国的千古王朝呢?
文章插图
1、 政权强大对文化名片的宣传作用说到秦为何政权强大,就不得不说到秦的“狼性文化”。所谓狼性文化,就是秦国的政权上下充斥着狼一般的行事作风——坚强果敢、组织性极强、善忍耐、好蛰伏并且纪律严明,这种政权组织里的狼性,顺其自然的也被带到了秦国的臣民以及军队身上,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矛盾缓解,人口充足,秦国在具有狼性的性格基础上还具有了吞并六国的底气,可谓是势不可挡。游牧民族因为其生存环境原因,性格本就桀骜不驯,具有兽性,而秦国的先人本就是游牧民族,所以这“狼性文化”说是刻在基因和骨子里倒也不为过。
文章插图
《后汉书·西羌列传》中曾经记载了秦举国上下的狼性风范,“………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详。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秦一统六国之后,强大的政权便成为了自己文化宣传的最好利器,在治国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这种狼性文化,同样镌刻进了巴蜀文化之中。2、秦蜀两地文化融合对秦政权的反作用秦、蜀文化其实都是一种地域文化概念,只是二者因为土壤、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差异,也必然性的会导致文化形态以及内涵的差别。蜀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蜀文化也是一种典型的内陆农业文化,作为道家思想发源地的蜀地,其文化特点就是追求和谐、讲究休闲、道德感尤为浓烈;而秦早期偏在西垂,与中原交流甚少,道德感较为薄弱,法家思想占据主导,而且功利性极强。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