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文 | 久世浩司 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
来源 | 《培训》杂志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我曾有幸与世界一流的精英共事 , 期间我发现他们大致可分为“石头型”和“玻璃型”两类 。
所谓“石头型” , 并不表示他们的身体强健如石 , 而是指其精神上的耐高压性和情感上的自律性 , 只有那些内心强大的精英才能不断提高业绩 , 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与“石头”相反 , “玻璃型”精英从履历和经历上虽看似“精英” , 但在竞争中如履薄冰 , 一旦委以重任 , 其精神上的“玻璃型”就暴露无疑 , 最终不受重用 。

  • 二者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 这种差距是先天形成的吗?
  • 我们能否通过后天的训练克服“玻璃型”?
只有正视困难 , 从精神低谷中挣脱出来 , 然后锻炼“弹性肌肉”重整旗鼓 , 最后从痛苦中汲取智慧 , 获得成长 。 如此一来 , “玻璃”变“石头” , 指日可待 。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文章插图
①代表摆脱精神消沉、停止精神“堕落”的阶段;
②表示调动“弹性肌肉”、重整旗鼓的阶段;
③则代表高视角俯视过去困境体验的阶段 。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文章插图
避免被消极情绪支配
恐惧失败、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行动回避”的恶性循环 。
所谓“行动回避”
失败、错误、纠纷都会引起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 , 这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体验 。 人们因为不想再费精力 , 所以会选择回避产生这种情绪 , 也就是“行为回避”的生成机制 。 想要打破这个怪圈 , 我们需要找到藏在内心深处的思维定势并对症下药 , 将产生消极情绪的根因扼杀在萌芽之中 。
>>> 给体验“染色”
在出现困难时 , 我们常常进入“自动驾驶”的思考模式 , 全凭本能作出反应 。 但究其根本 , 我们是不由自主地进入自问自答“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的思考过程 , 而该问题的答案由过去的经验所构成 。 不同的人会看见不同的色彩 , 虽然体验相同 , 但有人看到积极明亮的色彩 , 有的则看见消极灰暗的颜色 。
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将这个思考过程命名为“ABC模式”——
A(adversity=困境)表示出现困难的状况;
B(belief=信念)表示自己对该困难的认知;
C(consequence=结果)表示反应的感受或行为 。
“ABC模式”表示一连串的思考、情感、行动模式 。 当问题发生时 , 相关信息会刺激我们对信念和思维方式“染色” , 即产生自己的认知 , 对这些认知的诠释又会引起某些感受和行为 , 这就是A引起B , B又引起C 。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次使用“思维定势运行表” , 从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规律 。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文章插图
思维定势运行表
>>> 降服七条“思维定势犬”
须知 , 思维定势并不是先天的 , 而是后天养成的 。 为了更形象地了解它 , 我们将其描述为一个虚拟角色“思维定势犬” , 并将其分为七类——“批评犬”“正义犬”“投降犬”“放弃犬”“忧虑犬”“内疚犬”和“冷漠犬” 。

面对困难时,如何把你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变得像石头一样硬?文章插图
“思维定势犬”的特征
后天形成的思维定势能有意识地被克服 , 即“去学习”(unlearning) 。 我们可以通过驱逐、接纳、训练这三种方式处理“思维定势犬” 。
当这条狗在心中反复吠叫的内容极其错误且非常不现实 , 或十分可疑无法信任时 , 可采取驱逐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