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刘震云:从作家到“商人”倒戈资本,《手机》正是追逐资本的见证( 二 )


 倒戈|刘震云:从作家到“商人”倒戈资本,《手机》正是追逐资本的见证
文章插图
崔永元曾经问刘震云是否在写《手机2》,刘震云先做了肯定回答。于是崔永元劝刘震云三思而后作,刘震云又说新片叫《朋友圈》,与崔目前的职业工作没有联系。结果新片全名为《手机2之朋友圈》,这分明就是在玩言语游戏。刘省去了“手机2”,让崔以为片名只有“朋友圈”三个字,“手机2”只是个概念延续。因此,《手机2》事件并不是冯小刚简简单单的一句“言论自由”“骂骂咧咧都是碰瓷”就可以撇清的。它确实对刘震云于公众心中的为人名声造成了消极影响。
 倒戈|刘震云:从作家到“商人”倒戈资本,《手机》正是追逐资本的见证
文章插图
资本让人收获物质基础,提高生活水平,但也容易让人求之失法、取之无度,陷入道德伦理的争议。这种本可避免的争议只会白白耗费一个作家的创作精力,消磨创作的激情。刘震云1995年拿到《一地鸡毛》改编酬劳8万块时,带家人去吃了一顿时髦的肯德基。资本让他获得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能力,也让他真正从一个只会写作的文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顶梁柱,获得一个男人的家庭自尊,这是资本的积极作用。《手机2》事件则是过度攫取资本的结果:为了再收割一波热度,刘和冯延长对《手机》名字的资本价值的运用,想着吸引眼球,殊不知却陷入了争议风波,并且引来网友一边倒的围攻。
 倒戈|刘震云:从作家到“商人”倒戈资本,《手机》正是追逐资本的见证
文章插图
立足本职,正确对待资本。作家都是要吃饭的,出售自己的作品版权、参与编剧等等都是现代社会中作家获利的主要途径。然而,作家在成为商人时应明确自己本职工作就是码文字这一观念。作家收获最大利益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创新、打造高质量的作品,而不是炒冷饭、蹭热度。耐心打磨是打造高质量作品的关键。纵观名家的创作史,一个作品的深刻性需要时间的沉淀。且不说福楼拜用了五年时间写出《包法利夫人》、歌德用六十年时间写出《浮士德》,就是音乐诗人李健,也用了十年时间沉淀自己,方才写出一首首近乎圆润剔透、动人心扉的歌词。刘震云不可能不懂这种道理,应该只是被资本一时蒙蔽了眼睛,急功近利了些,日后从资本泥沼中走出来,相信还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倒戈|刘震云:从作家到“商人”倒戈资本,《手机》正是追逐资本的见证
文章插图
《手机2》事件就是一个作家卷入资本漩涡所引发的争议事件,如果不是对资本求之失法、取之无度,那么争议大概率也可以避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资本就是一个人行动的目的。我们不能否认人类逐利的本性,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顾己利,而不顾他利。我们应对资本进行慎重的取舍,最终做到两者兼顾,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议,收获最大利益。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