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9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22岁授泉州同安县主簿。24岁求师于李侗,树立了儒家思想的坚定信念。
文章插图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朱熹上书陈事,第二年得孝宗召见。朱熹面奏三札,不被皇帝采纳,后因主张抗金,与主和派首领、宰相洪适意见不和辞职而归,差监南岳庙。
屡次上谏被拒之后,朱熹致力于授徒讲学,潜心学术,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15年后,他又先后任南康军、直秘阁修撰。在任上他勤勉为民,深得百姓爱戴。后被推荐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给宁宗皇帝讲授《大学》。可是没多久,就因激烈党争而被罢免,从此绝意于官场。
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被定为“伪学之首”,史称“庆元党禁”,还被编造了十大罪状。
两年后,朱熹病逝。9年后,宁宗皇帝诏赠他“遗表恩泽”,并赠谥号为“文”,追赠中大夫,还特赠学士等头衔。20年后,理宗亲题“考亭书院”,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信国公,从祀孔庙。
文章插图
朱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中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学术思想。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朱程学派,又称闽学、考亭学派。他认为“理在先,气在后”,但其宇宙形成说却能接受古代科学成果,主张阴阳二气的演化论等。
在人性论上,朱熹学说的核心是“存天理而灭人欲”,他把封建伦常、忠孝仁义抽象为先天至高的“天理”,要求人们摒除私欲、摒除物质世界的一切诱惑,通过真心诚意、克已复礼,使人性纯化而归复“天理”。其社会历史观又主张恢复三代之治,愿“周孔之道常在”。
文章插图
朱熹的理学被后世帝王改造为统治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的地位,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清康熙帝把他的牌位抬入孔庙,列为十哲之次。他的哲学观点影响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之久。
朱熹的学术著作很多,在哲学、经学、经济、政治、史学、文学、佛学、乐律、道学、伦理、逻辑,乃至自然科学中许多科学都有专门的论述和涉及,如《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朱熹所著之书被元、明、清三朝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他的《四书集注》及朱子学的经学注释在元仁宗时就成为钦定的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标准。明初所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朱熹的著作是主要内容。
【 一代宗师|理学大家朱熹,中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
文章插图
朱熹也是颇具文学修养的理学家,但是他对前人多有抨击,尤其是对唐宋古文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推荐阅读
- 一代儒将诗意雄安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看一代名僧,婉拒一代才女
- 玄幻: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代牛人穿越异界看其如何踏上异世巅峰
- 作为一代帝王喜爱作诗,一生作诗上万首,为何纳入课本的却不多
- 一代词帝悲情的亡国之痛,却因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引来杀身之祸
- 那一代立志“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唯一无法战胜的是权力
- 心理学: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啥?测你哪种才华被埋没?
- 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命越差?心理学:早点知道真相,越好
- 降龙十八掌的断层,为何一代不如一代?秘密终于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