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贝多芬诞辰250年︱《费德里奥》:“拯救歌剧”的时代回声

伴随着2020年1月1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奏出的贝多芬《十二首乡村对舞》(12 Contredanses, WoO 14),贝多芬的纪念大年如期而至。在音乐会中场休息时,维也纳爱乐乐团奉献了精心拍摄的艺术视频,特地走访了贝多芬在维也纳城中和郊外的多个故居,凸显出贝多芬的维也纳人身份。从古至今,维也纳不缺世界级的艺术家,但贝多芬却是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式人物。我们一般会提及钢琴家贝多芬、交响乐作曲家贝多芬;但对于歌剧作曲家贝多芬,大家似乎就略显尴尬之色。为何?贝多芬的确在歌剧方面有争议——作为“高产”的作曲家,创作涵盖几乎当时所有体裁,但歌剧仅有《费德里奥》一部。数量少,质量如何?《费德里奥》这部歌剧诞生后的几次“首演”都战果不佳。1805年一轮,1806年两轮,1810年一轮,演出都是草草收场;1814年《费德里奥》的演出才获得了应有的成功。可见,《费德里奥》是贝多芬独特的创作。这部歌剧是否也同贝多芬的其他作品一样,蕴藏他的社会观念与人生哲思呢?适逢贝多芬二百五十周年诞辰纪念,我们重温这部歌剧的艺术价值,借古鉴今,以求交流。
 费德|贝多芬诞辰250年︱《费德里奥》:“拯救歌剧”的时代回声
文章插图
1814年歌剧《费德里奥》的公演海报
一、唯一的《费德里奥》《费德里奥》是贝多芬的“独生子”,但这不意味着贝多芬排斥歌剧体裁。其实,贝多芬并非歌剧的陌生人。他的祖父路德维希·路易斯·凡·贝多芬(Ludwig(Louis)van Beethoven,1712–1773)和父亲约翰·凡·贝多芬(Johann van Beethoven,1740-1792)都是宫廷歌手。在故乡波恩,少年贝多芬就深受歌剧的熏陶,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德国歌唱剧频繁在波恩的歌剧院上演。1792年,22岁的贝多芬来到维也纳。这是一座歌剧氛围浓厚的城市,拥有格鲁克、萨利埃里、莫扎特等一批歌剧创作大师,歌剧中心地位不亚于巴黎和米兰。现有的材料显示,只写一部歌剧并非贝多芬的本意,他对于歌剧并不存在什么偏见,他也希望能成为莫扎特那样的歌剧作曲家。但他对歌剧脚本的选择却非常慎重,如果脚本的质量达不到音乐创作的要求,他宁愿选择放弃。这一点从贝多芬先后不断地放弃多部脚本中得到证实。
 费德|贝多芬诞辰250年︱《费德里奥》:“拯救歌剧”的时代回声
文章插图
宫廷乐长,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肖像(图片来自《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
贝多芬的时代是多种歌剧类型混杂发展的时期。意大利歌剧作为正宗在各大城市的剧院里频繁上演。法国的歌剧更是强烈结合了时代的要素。不仅如此,德语歌剧在莫扎特的推动下也处于“经典化”的过程中。莫扎特、萨利埃里、凯鲁比尼、梅哈尔都展现了歌剧创作的多种路径,但贝多芬还是通过《费德里奥》,在歌剧发展的十字路口明确了自己创作路向:在恢弘庞大的社会历史中依然突出人性温存的光辉。可是,《费德里奥》的首演并不成功,1805年的首演仅仅进行了3场,就被歌剧院撤下。一般评判歌剧首演成功的标准就是上演场次和评论。贝多芬喜欢修改打磨作品的习惯在《费德里奥》更为全面地表现出来。在首次演出草草收场之后,贝多芬对歌剧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将歌剧由最初的三幕缩减成两幕,删除了歌剧中的一些唱段。贝多芬自称为了使歌剧更加精练,尽可能地删减了所有多余的部分。然而精心修改的歌剧仍然历经挫折——由于和剧院经理布罗宁(Breuning,1774-1827)的分歧,歌剧只是在1806年3月29日和4月10日进行了两次演出,贝多芬在怀疑自己被剧院骗走收入后,撤回了歌剧的演出。 1814年,贝多芬请诗人乔治·弗列德里奇·特莱茨克(Georg Friedrich Treitschke,1776-1842)再次修改《费德里奥》的脚本。而对歌剧的整体修改,贝多芬更是竭尽全力。他称自己重新考虑了整部歌剧,重新创作的部分比修改原稿的部分还要多。1814年5月23日,演出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现今听到的《费德里奥》就是此次演出的版本。由此看来,《费德里奥》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也是我们欣赏贝多芬音乐戏剧能力时不可或缺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这部歌剧如同贝多芬的其他杰作,蕴藏了深刻的时代精神与人性光辉,这也是这部歌剧传世的真正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