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二 )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红山文化发现有多处祭祀遗址,或仅由祭坛组成,或与墓地共存,其中牛河梁遗址内同时建有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墓群,是最高等级的祭祀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人物、动物塑像等与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遗物,是红山先民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泥塑人像耳朵残块:残块为草拌泥质,捏塑而成。大小约为真人耳朵尺寸的2倍,整体轮廓和耳轮等细部及背面都较为粗糙,正背面均可见捏塑痕迹。小型陶塑女性立像:人像为泥质红陶,女性形象。头部与右腿缺失,双乳凸起,双臂收拢贴于腹前,腹部微隆,背部向内凹,两侧有弧形线条。人像通体压磨光滑,左足塑出一半高靴形,主体部分未见着有服饰。靴子与左脚的形象极为写实,反映了当时红山先民的生活风貌。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彩陶盖瓮:此瓮为泥质红陶。敛口,圆唇,领较短,圆肩,大圆鼓腹,小平底。下腹侧附竖桥状双耳。器表通体装饰红陶衣,从肩部至下腹部绘制四道勾连涡纹宽带黑彩。器盖似倒置的钵碗,圜顶,正顶部嵌有一桥状小纽,绘有四道黑彩,为平行线间斜宽带纹。石雕人头像:此头像为黄褐色砂岩质,表面风化,有一层土沁。采用圆雕手法,面部轮廓清晰,风格写实。颧骨突出,柳叶形眼,鼻呈三角形,嘴角及下颌雕刻胡须数道,耳部为半圆形。头顶有冠带饰,垂向脑后。唯玉为葬第二单元为“唯玉为葬”,主要展现了以玉为葬的积石冢形制。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表现出等级分明、形制规范和内涵丰富的特征,是中国墓葬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实例。积石冢墓随葬品多为玉器,极少见石器和陶器。这种以玉为葬的习俗,与王国维先生阐释“礼”(禮)字初意为“以玉事神”极为吻合。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礼”字的甲骨文与金文写法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玦形龙:此玉玦形龙为第一次正式发掘出土的玉雕龙。玉呈黄绿色,背部及底部有红褐色斑块,背部斑块大,颜色尤重,且不够光滑,可能是河磨玉的皮壳部分,近耳部有一道裂纹。龙体蜷曲,首尾缺口完全断开,似玦形,体形扁圆而厚重。兽形首,短立耳较大,两耳之间从额中到头顶起短棱脊。圆眼微突,吻部前凸,有鼻孔,口略张开。前额与吻部刻有多道阴线:吻部五道,较深;鼻下二道,鼻上三道。中央大孔为两侧对钻,孔缘经磨光。背上部钻有单孔,孔缘不规则。通体精磨,光泽圆润,出土于墓主上腹右侧。碧玉C形龙:此件为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整器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吻部前伸上扬,梭形细目,鬣鬃飘举,卷尾有力,躯体卷曲若钩。虽无角、无肢、无爪,却极富动感。周身光洁,造型生动,雕琢精美。目前此类玉龙只见于红山文化分布北区的内蒙古赤峰地区,辽宁朝阳牛河梁地区尚未见到,可能与区域和文化间差别有关。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国博|曾将中华文明史提早千年,国博推出红山文化考古展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