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学|儒家学派是什么,如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何影响华夏二千多年?

儒家学派是什么,如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何影响华夏二千多年?
前文我们从具体内容说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说到了孔子对易学的研究与贡献,这是孔子儒学的一切基础,是孔子政治思想、精神文化及方法论。本文主要说说孔子儒学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同样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儒学,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儒学|儒家学派是什么,如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何影响华夏二千多年?
文章插图
01《尚书》。
《尚书》是历代政治论文集。孔子选史官所藏历代重要典诰,上起《尧典》,下讫《秦誓》,相传共有百篇,事实上有些篇(如《禹贡》)是后儒补充进去的原订篇数,无可稽考。秦焚书后,存留仅二十九篇。《尚书》有两大作用:第一,建立起虞、夏、商、周的历史正统观(统一的重心);第二,保存商周二代的重要史料,特别是西周初期《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浩》、《多士)、《无逸》、《君爽》、《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等文篇的保存,可以推见商周二代的政治情况。
这些文篇与西周初期的诗篇《周颂》、风》、《周南》、《召南》配合起来,也可以推见西周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意识形态。《禹贡篇》是战国时人所作叙述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山脉、河流、数(音叟sou)泽、土壤、物产、田等(分上上至下下九等)、贡赋、交通、落后种族居住地,文字简要,系统分明,总结了上古至秦华族势力已入四川(梁州)未越五岭时期的地理知识,确是极可宝贵的古地理志。《禹贡》托名禹平治水土的记录,选入《尚书》,被尊为经典,造成中国政治自来是统一、疆域自来是广大的信念,意义极为重大。
 孔子儒学|儒家学派是什么,如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何影响华夏二千多年?
文章插图
02《诗》。
《诗》是两周诗歌的名篇选集。亡佚六篇,存留三百五篇,概称为三百篇。按音乐性质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
据古文经学家说,《周南、《召南》为《风》诗之首,作于克商以前。《周颂《豳风》作于西周初期,《小雅》《大雅》作于西周时期,多数是宣王、幽王时诗。
《国风》多数是东周前期作品也有一些是西周时所作。《风》诗是地方音乐,诗篇多采自民间,富于生活的描写,文学价值最高,为后世创造性文学的源泉。
《大、小雅》诗是西方音乐,文学价值不及《国风》,但不失为叙述西周政治盛衰的诗史。《周颂》是周天子宗庙祭祀的诗篇,音乐节奏极缓,甚至诗句可不用韵。这种感人不深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最古诗篇,因孔子选诗而得保存。
《鲁颂》、《商颂》都是东周时人所作。据今文经学家说,《商颂》作者是宋贵族正考父(孔子的七祖),《商颂》追述商朝盛世事,应有所本,与《尚书》中《商书》同为重要的商朝史料。
03《礼》。
《礼》是周朝尚文,长时期积累起繁富的礼制。孔子选取士必须学习的礼制十七篇,称为《礼》或《士礼》仪礼》。十七篇中《丧服篇》最为重要,子夏特为作传。
封建制度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精神,《丧服篇》表现得最具体最清楚。《周礼》当是战国儒者采集重要国家如周鲁宋等国官制,再添加儒家的政治理想,增减排比造成一部有条理的官制汇编。说是周公所制,固不可信但斥为儒者凭空伪造,全无依据,也不合情理。
《周礼》不是全伪也不是全真,在乎审慎的选择。西汉传礼儒生戴德、戴圣,博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讲礼的文字,戴德选取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取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简称《礼记》。《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稽考儒家思想与战国以前制度器物,《三礼》是重要的典籍。
 孔子儒学|儒家学派是什么,如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主体,为何影响华夏二千多年?
文章插图
04《乐》。
《乐经》亡佚。一说,《周礼·大司乐章》就是儒家所传的《乐经》。《礼记》有《乐记》一篇,记载儒家对乐理的讨论。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考经·广要道》章)儒家以乐配礼重视音乐的作用,是他们的见到处,想用古乐来移风易俗,是他们的迂腐处。六经中《乐经》先亡,因为古乐使人“唯恐卧”,新乐使人“不知倦”(《乐记》,新乐便自然要代替旧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