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文章插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很难能有人将李白的这首优美的随感同古代刑法联系到一起,然而,这首诗就是描述的对因为犯事而被流放的友人的思念。流放这个题材,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因为流放边远之地或充军或贬谪的处罚方式在古代太常见了。看过水浒传的观众一定对武松在被贬途中反抗那两个负责押守的情节记忆深刻,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了,在被流放的途中,经过的路都是荒凉无人的,在那样的荒山野岭,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法纪可言。那只要身体稍微强壮一点还有着一点小武功的犯人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像武松那样反过来制裁那些负责关押犯人的钦差然后逃跑呢?
 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文章插图
或者更严重的,逃到了敌国去,易容之后返回,之后成为负责提供本国情报的间谍。|发配流放之残忍,不亚于鞭笞酷刑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剧和古言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说皇室最近有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喜事,皇帝就会下旨大赦天下,这时候被关在牢狱里本来已经判了死刑的罪犯就会免除死刑,改为流放边疆,发配充军等等。有时候,即使是在审判比较严重的罪犯时,官员都会做出这样的审判,那就是“刺字发配边疆”,这样的改动听起来似乎十分仁慈,毕竟使人的命保了下来,也只是需要在路上受些风吹雨打而已,然而,真正的情况可能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文章插图
其实古代的边疆是非常惨的,一般是兵部安排人去押送犯人,有的犯人甚至走不到边疆就死在半路上了。即使到了边疆,那里也是荒无人烟,空无一人,根本生活不下去。有些犯人的家里比较有钱,就给那些负责押送的士兵们塞点钱,这样,那些士兵就会稍微关照一下囚犯,把他们发配到稍微近一点,环境没那么差的边疆,或者把他们放在有人的地方,一般如果没有收到钱财的,那些士兵就会随便找个寸草不生的野蛮之地把人放下来,之后就不会再管他们了。他们根本不担心犯人会偷偷跑回来,因为一路上缺水缺粮,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跑回去了。不仅如此,被流放的犯人还能进行一些边疆的基础工程的建设,即使在那里他们干活累死了,朝廷也不会心疼,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重罪犯。
 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文章插图
这样长达十几个月的风吹日晒的“旅程”和那些士兵钦差的恶语相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忍受到流放结束呢?再者,倘若真的有那个命到了发配地,又有多少人能忍受被当作最下层的苦力的生活呢?流放发配充军这样所谓的缓刑,与其说是给那些重犯们的福利,倒不如说是换一种折磨更为恰当吧,因为这种刑罚的痛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严酷恶劣的外部环境条件使叛逃成为虚幻虽然说流放分配是把犯人押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之后,那些士兵就会原路返回,那些犯人的脾气和智力对于新接管他们的边疆的长官来说都还只是一团迷雾,再者还有,流放之星在古代非常广泛,几乎被一纸定罪的罪犯们十个中就有一个是被发配边疆充军的下场。
 逃跑|古人经常威胁犯人“发配边疆充军”,难道不怕他们半路逃跑吗?
文章插图
所以,同时到达边疆的罪犯会有很多,那边的长官也可能疏忽之下记不住那么多人的面孔,倘若其中有一两个趁乱逃走了,谁又能保证呢?然而,这样“叛逃敌国”的现象却鲜有发生,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保证了这一点。要知道,边疆这个词在古代的定义很广,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地图还没有完全开拓明白,所有的繁华地区也不过是江南靠近下游的一小部分和一片中原地区而已,除去这些地方,西至现在新疆的一带,南至海南那边,北至蒙古,东至渤海一片,都是可以被称为边疆的地方,哪些地方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经济发达或者是什么旅游文化胜地,那里是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地方,由于没有文明存在的迹象,那里要么就是寸草不生,要么就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样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