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信仰离我们想去的地方更近。有时候我们非常渴望做成一件事,但现实却捆住了我们的双脚,我们选择信仰一些宗教,希望通过自己的潜心祈祷来实现自己难以达成的愿望。在我国这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居住着很大一群信仰宗教的人们,不过他们对宗教的信仰,不是为了追求某一目的的达成,而且自己的一个精神寄托,是灵魂深处最纯洁的家园。
不得不说,与宗教相关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对现代人的影响也很大。在中国,广大群众都信仰着佛教。在这喧哗世界,为了寻得一席安静之地,有人选择远离车水马龙去静谧古寺修炼。在12年前,就曾发生了这样一起轰动四方的事情:一清华毕业的博士生,义无反顾地坚持出家当和尚,现在到了40岁的年纪了依旧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不想还俗,原因让人无法明白。人们也很好奇,其父母是否仍会反对他们儿子的做法呢?
文章插图
01
张明光,1980年出生在河南商丘,父母自他小时候就出去工作了,供他读书也为了改善家庭情况。他的父母也希望他以后能够出人头地变得强大,好在在学习方面,张明光的成绩就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因此,他的父母在平时的工作上更加有动力。也是在高考,张明光一鸣惊人,以骄人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命运也从此悄悄改变。
在大学中,张明光一直热衷于学习,从学士到研究生再之后的博士生,这一路下来刻苦耐劳地忙学习,最终也是成为了国家的高等人才,而这背后巨大的财务支出,全凭他的父母省吃俭用努力工作,原以为等自己的孩子把书读出头了,两人也能安享晚年了。
然而,没想到过了几年,已经工作的张明光辞掉了高薪的工作,头也不回地去了龙泉寺出家,从此皈依佛门。
文章插图
02
知道儿子这件事后二老赶忙地找到儿子,问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张明光对此也没有给父母太多的解释,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反正劝是没用的,你们还是赶紧回去吧。
二老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未让自己的儿子的想法动摇过,于是当场给张明光下跪,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依然没挽留住张明光留在尘世的心,已经铁定了出家的他,任谁劝也无用。
据了解,张明光出家那年是2007年,如今13年过去了,张明光在寺庙中的生活是怎样呢?他那渐渐变老的双亲又过着怎样的日子呢?
文章插图
知识是永不过时的财富。张明光在寺庙里把自己曾学的管理知识和制度运用得非常成功,为寺庙的开发提出了众多可行的建议,也运用互联网加强了佛文化和思想的宣传,龙泉寺也因此发展得更好了,其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的其他寺庙。
03
虽说我们国家现在的养老机制越来越好了,但为人父母还是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侍奉在自己身边,张明光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了。
坚决要出家的张明光让他的父母伤心不已,二老虽然很难过,但最终也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即便两人现在会去龙泉寺了解儿子的近况,但是对于别人提及此事还是难以释怀,毕竟自己培养多年的儿子,就在即将出人头地的时候选择了出家,这是对父母多大的打击。
文章插图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张明光也是不解和疑惑,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父母。张明光自己曾说,人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对人生负责。对于此事,他的大学同学曾对他这样说:“你本可以在自己学的领域有一番天地,但选择了出家,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那你的父母呢?他们为你付出十几年的岁月,谁为他们的晚年负责?”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一定要读《地藏经》四位高僧大德这样说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十六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却爱上好朋友的妻子,钟情一人且终身未娶!
- 他16岁考上清华,中国哲学第一人,却苦恋有夫之妻终身不娶!
-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说了14个字,众人不解,溥仪:真是高人
- 高僧口中的“南无阿弥陀佛”,到底什么意思翻译后字字诛心
- 心理学女博士:“强势的女人祸害多”?清醒一点社会变了
- 今日精选|《嫁给一个和尚》作者罗青梅,公主与高僧的设定吸引人
- 书法女博士高秀清的楷书不错,端庄细腻,高古清雅,让人羡慕
- “秀才”相当于现在啥学历,博士能考上吗?看完感叹:读书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