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自古以来,人们都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这“文无第一”的“定律”却在一位女子这里被打破,她就是李清照,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传奇人物。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间生活十分优渥,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李格非,母亲又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有着这样的家庭氛围,在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也是早早便显露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少年时在汴京城所作的《如梦令》问世后,李清照便已名满京师,让当时的很多文人士大夫都赞赏不已。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文章插图
而到了18岁时,李清照与当时21岁的赵明诚结婚。两人志趣相投,时常一起淘一些碑文字画回家鉴赏收藏,虽然当时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但是能够有心意相通之人陪伴左右,两人日子也是过得自得其乐,琴瑟和鸣。不过两人结婚后不就,因为党争,李、赵两家都先后被贬,之后李清照和赵明诚只能屏居青州,日子虽然过得没有以前舒心,但是也还算平静,两人也收藏了很多字画古器。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文章插图
直到李清照44岁时,金人南侵,李清照也开始了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先是共同生活了20余年的赵明诚因为染病去世,后来又遭遇张汝舟欺骗感情。在此期间李清照的生活比起早年间可谓是天地之别,虽然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始终未曾消沉,但是这连番的遭遇也让她心有戚戚然,在这段时期她的词风比起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已然是多了许多愁绪。而在50岁的时候,李清照回首往昔,不仅感叹自己半生辗转漂泊,无家可归,于是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凄美之作,全篇共四句就有两个千古名句,其中一句更是成了网红词句被很多人拿来做签名。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李清照这首历经波澜后的高水平之作。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文章插图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这首词起首交代了词人当时所处的场景,正是雨后风停,花儿都已凋零成泥,而这样的情况下,词人无法外出排遣苦闷,也就无心梳妆。其实这一句看似写景,其实也是写词人的遭遇,她不也正是经历了一连串的风吹雨打,现在已然暮年,岂不正如那凋零的花朵。细细品读这一句,真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文章插图
上阕第二句,看着眼前之景,词人恍惚间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历历来时路,但是现在早已是物是人非,似乎万事皆休,思至此不由悲从中来,想要说些什么眼泪却先流了下来,这一句也是这首诗中的第一个千古名句。而“物是人非事事休”正是那流传甚广的网红词句,不过大多数人用这句话都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远没有李清照那复杂而难言的经历。而且这里词人虽然没有直说愁绪,但是“欲语泪先流”其实早已经词人满腹的忧愁倾泻而出,于无声无息间蔓延到读者的心底,令人动容。
 凄美|李清照凄美之作,很多人只记“物是人非事事休”,却忽略全词之美
文章插图
下阕前一句描写的则是词人的一时兴起。本来愁绪纵横,但是正好听闻双溪的春色正好,也便想去泛舟湖上,权且当是散心。虽然这一句看似欢快,实则词人游溪的宪法并不强烈,“也拟”二字便是佐证。那么这里为什么要这么描写呢?其实正是为了欲扬先抑,为后文情感的爆发做好铺垫和烘托。
最后一句,也便是这首词的第二个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二字和前文的“闻说”“也拟”遥相呼应又产生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可谓是让整个下阕跌宕起伏,最后这句要变大的感情跟更为厚重深沉。想要乘舟游溪,却担心双溪上的小船没有办法载动自己内心深处那沉重到化不开的忧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