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

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北宋宣和三年的五月,淮南东路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的海滨旁埋伏着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没多久,有盗匪的船队登陆,此时伏兵尽出,奋力向舟船投掷火把,经过一番拼杀,盗匪首领主动请降。
这是一场仅在《宋史·张叔夜传》中略有着笔的战役,有趣的是这个投降的首领唤作宋江。
正是《水浒传》的天罡星·梁山扛把子·江湖好教父·太尉克星·及时雨宋江。但《水浒传》只是小说,真实的宋江没有那么多耀眼头衔,也没有那么好运气。海州一战后宋江投降,后来仅在派遣征讨方腊的名单中有过些许记载。
 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
文章插图
除了宋江起义的命运与小说不同外,连我们所熟知的水泊梁山大聚义也是小说家的艺术创造。真实的宋江并非盘踞水泊梁山,而是一伙“横行河北、京东”的流寇,被时人称作“淮南盗”,而非书中常说的“梁山贼寇”。
施耐庵选择梁山泊作为宋江根据地自然有所考虑,除去历史记载宋江等人确曾在梁山泊结寨自保,更重要的是造反确实是梁山泊的特产。宋史中就有梁山泊黄麻胡起义的记载。等到宋廷南渡,梁山泊落入金朝手中,还有名唤张荣的渔民聚集战船在这里抗击金军。
梁山泊属于京东路,离开封府这个繁华的帝国中心不过四百余里。按理来说朝廷不会容忍身边有这样贼窝,那何以梁山泊却在北宋时起义不断,以至于成了后世造反的代名词?孟子曾提出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北宋时的梁山泊三点兼备,才使得它成为《水浒传》的舞台。
 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
文章插图
天时
“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这是《水浒传》中对梁山泊的描写。这里施耐庵并非虚构,北宋正是梁山泊最为鼎盛的时候。
但这盛景并非古已有之,而是与梁山泊的构造有关。梁山泊属于河成湖,即湖泊水势兴衰完全取决于注入的河水量。而这条梁山泊的母亲河正是黄河。
梁山泊的前身大野泽就是一个黄河滞洪区,每年接收经由古济水水道而来的大量黄河水。等到唐末五代,中国气候开始进入一个冷暖转折期,大规模降雨成为黄河中游的一种常态。这导致黄河在滑、澶多次决口,大量泥沙涌入大野泽并不断堆积,推动大野泽由南向北移动,逐渐包围了北面的梁山,梁山泊开始形成。
 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
文章插图
而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熙宁(1077年)的两次决口让梁山泊终于达到了八百里盛景,也就是时人所谓的“梁山泊八百里水”。
南宋朱熹在《通鉴纲目》中记载自古以来黄河共有16次大决口,而五代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就发生了9次,到了北宋情况更甚。正是因为气候的剧烈变化带来了黄河的多次决口与改道,使得大量黄河水注入大野泽,最终形成了梁山泊。
这就是梁山泊的天时!
等到南宋后,随着气候趋于稳定,加上黄河改道夺淮入海,梁山泊失去了水源补给也就逐渐萎缩。时至今日,八百里水泊梁山已不复再见,只残留一个小小的东平湖。
 贼窝|本该丰衣足食的梁山泊,为何成了《水浒传》中108好汉的贼窝
文章插图
地利
自古以来,起义造反第一大问题就是怎么反剿。因此拥有一个易守难攻的根据地是造反的必备条件。在这一点上梁山泊可谓得天独厚,石碣村晁盖等人击败五百官军,到后来梁山好汉挫败济州府围剿、两胜童贯、三败高俅,无不是借助了梁山泊地利优势。
梁山泊之地形一在水。
梁山泊应对官军围剿,水是制约官军围剿规模的重要因素。《水浒传》中柴进就言:“要去梁山泊,虽只数里,却是水路,全无旱路。若要去时,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