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刘光第在家乡的日子( 四 )


金榜题名的刘光第,按大清律例要回家乡办理各项入朝为官的手续。在京盘旋数月后,光绪9年(1883年)秋,刘光第向刑部告假回乡省亲。与他同行的是两个会试落榜的同乡廖湛华(字问渠,翰林廖正华之子)和卢庆家(清代四川唯一状元骆成骧的老师),他们于农历八月初十离京,102天后抵达赵化老家。
光绪10年(1884年),刘光第春游成都、宜宾,与宜宾秀才曾玉舫结交。回富顺,拜访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县令陈锡鬯,言及无钱赴京作官。陈锡鬯当即表示可以按年度资助刘光第在京用度,并引荐自流井商人刘举臣与刘光第联宗。刘举臣年50岁为叔,刘光第年25岁为侄。自此后,刘举臣及儿子刘庆堂,一直资助刘光第,直到刘光第为国赴死后,依然对刘光第妻儿予以照顾。
光绪11年(1885年)农历3月20日,刘光第母亲在赵化镇西街家中逝世,享年48岁。母亲的去世,让刘光第悲痛异常,饱蘸泪水写下十六字:母亲生儿,望儿成名;儿今成名,母已不存。刘光第遵照母亲遗嘱,居丧不作佛事,将母亲低调安葬。
刘光第料理母亲丧事后,按例报部丁忧三年,他就将家迁到赵化镇西三里的普安寨晚晴书屋。晚晴书屋又名三星堂,是刘光第伯父刘宗汇的房产。刘宗汇本无嗣,过继的儿子又少年夭折,刘光第便以胞侄身份继承了此房产,取名晚晴书屋。在这个房子里,刘光第写下了大量诗歌散文,尤其重要的两部作品是:《富顺赵化镇山水志》和《方言记》。丁忧期间,刘光第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受聘出任赵化文昌书院山长。在刘光第治学期间,文昌书院除了讲授八股文章,还学习经史子集,更重要的是,西方的科技、时政等,也第一次走进了千年古镇赵化的学堂。
光绪12年(1886年)春夏,刘光第游泸州、宜宾,秋归富顺。刘光第此番交游写就了大批诗歌,这批作品成为了《衷圣斋诗集》的重要部分。最能体现刘光第忧国情怀的《梦中》一诗,即写于这一时期。诗云:梦中失叫惊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宗臣有说持边衅,寒女何心泣国仇。自笑书生最迂阔,壮心飞到海南陬。
就在这一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刘光第经常在富顺和泸州间行走。有一次刘光第被乡间一恶狗咬伤腿部,为避免感染,他从当地人家借来菜刀,忍痛削掉伤口上的肉。围观村民,无不惊叹其勇气与坚强。
光绪13年(1887年),刘光第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于挂榜山,并作《王太恭人家传》。
光绪14年(1888年),刘光第守制三年服满,正月主持操办胞妹晓芳的婚事,继后到母亲墓前辞行,并作《先妣述略》,记述母亲一生的辛劳和功德。刘光第销假进京赴任日期初定于三月底,临行前,众亲友在赵化镇奎星楼与之饯行。觥筹交错间,刘光第乘兴吟道:“挽不住大江东复东,铜琶铁板何英雄?唤不醒读书万卷之坡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座中刘光第蒙师柳霁云听了,暗自伤心,认为开句“挽不住”,结尾“夕阳红”,不是飞黄腾达的语气,吉兆不好。
农历3月28日,刘光第携妻子张云仙、女儿茂萱、桂馨、婢女朱蓉、妻舅张鹤林等人,从赵化沙湾乘船东下,经泸州、重庆、汉口、上海、天津,最终于5月初6日抵达北京,暂住于烂面胡同廖正华(字鹿苹,赵化人,光绪丁丑进士,时任翰林院检讨)。
至此,刘光第与故乡,在地理意义上,彻底分开了。等待他的,是人生最后十年的京华烟云。
 刘光第|刘光第在家乡的日子
文章插图
刘光第头像(图片来自网络)
结 语
赵化、富顺、乃至四川,是刘光第肉体和心灵的故乡。他求学的历程和品格的确立,都源自故乡的水土的滋养。在故乡长达29年的生活、学习、交游,不但成就了刘光第,也让故乡的历史文化有了异于他乡的华彩。
隔着千山万水,刘光第依然对故乡念兹在兹。故乡每有天灾,刘光第总是号召在京同乡,积极捐款捐物赈灾。殊料百日维新失败,刘光第走完了39年的人生道路。身首异处的他,沿着当初离家的道路,从终点向起点出发,回到了故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