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刘光第在家乡的日子( 三 )


因为接连两位未婚妻的去世,坊间都传刘光第命硬克妻,以至于接下来的三年之间,少有媒人上门谈亲。直到光绪3年(1877年),刘光第祖母娘家的一个表娘,给刘光第介绍了一个农家姑娘。该女子叫张云仙,年方19岁,家住富顺县石道乡。是年,刘光第与张云仙在赵化镇福建会馆完婚。
至此,少年刘光第在修身的道路上完成了齐家,接下来就是青年刘光第在继续修身的道路上,谋求治国平天下的那一个舞台了。
 刘光第|刘光第在家乡的日子
文章插图
青年刘光第
18岁,是刘光第结婚成家的第一年,作为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才俊,刘光第并没有沉溺于儿女私情。婚后三天,即返回富顺县长滩镇的黑云寺,在曾虎臣老师门下继续自己的学业。
第二年(1878年)春二月,19岁的刘光第应童子试,赵化镇保正廖庆芳向县令陈锡鬯举报,说刘光第曾学过三个月理发,属于“贱业”,不能“博取功名”。知县陈锡鬯是一个公正开明的官员,他回复道:“具控各情,律例无禁考明文,应勿庸议”,刘光第才顺利参加了考试。县考一共考五场,刘光第第一场是第四,第二场第三,第三场第一,到第五场,知县陈锡鬯已为刘光第的才华折服,于是“奇其文,拔置案首”。同年4月,刘光第赴叙州府(今宜宾市)参加府考,连考三场,刘光第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顺利通过府考,取得院试(考取秀才身份)资格。知府史琴笙对刘光第的文章极其欣赏,为此,刘光第满怀感激地写了一首七律,末两句是:诵人一句平生感,况得标评百斛珠。
光绪5年(1879年),四川学政案临泸州举行院试。刘光第第一场考试发挥正常,第二场却考败了,最终落榜。回到家里向母亲磕头请安后,垂头丧气默不作声。刘光第母亲安慰道:有什么可灰心的,不过是晚一年中秀才而已,既知科考不易,你更该加倍努力才是。是年,刘光第母亲为了继续支撑刘光第及其兄弟刘光筑的学业,毅然卖掉赵化街上的房产,将所得之资,尽数买成了书籍,供刘光第兄弟研读。
光绪6年(1880年),21岁的刘光第再次参加院试,四川学政陈伯双(字懋候)评刘光第试卷,对刘光第的文章颇为赞赏,并对刘光第的书法专门批注“字秀”二字。发榜出来,刘光第果然考取了秀才,正式成为县学生员(时为附学生员,乃秀才中最末一等,第二年才递补为廪学生员,每年可支取白银三两二钱)。知县陈锡鬯念刘光第家贫而又是一个可造之材,遂决定长期资助刘光第念书学习。
考中秀才的刘光第,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陶士行多宾客过,范希文作秀才时”。上联颂扬母亲贤良淑德、支持儿子学业有成,下联表明要向一代名臣范仲淹学习。为了迎接将来的省考“乡试”和国考“会试”,根据老师曾虎臣的建议,刘光第母亲准备好盘缠,叫刘光第带着弟弟刘光筑一起到成都锦江书院深造。在成都游学的两年,刘光第心心念念自己的故乡赵化和家里的母亲、爱人。刘光第《先妣述略》中说,22岁那年年底从成都回赵化。因江浅船阻误了归期12天。在这12天里,母亲躺在床上担忧儿子、臆想种种不测,以致接连12天都夜不能寐。刘光第感念母亲的牵挂,随即写下《携筑弟自成都归感赋》:频年游学赋长征,及到归时转泪横。身似客来知母喜,家成旅居见人生。相依为命歌常棣,独代承欢谢拙荆。细与高堂谈景物,锦城虽乐不关情。
 刘光第|刘光第在家乡的日子
文章插图
光绪8年(1882年),刘光第参加乡试,与同学杜心斋(宜宾人)同时考中壬午举人。在师友和家人的鼓励下,刘光第于是年冬天再次离开赵化,北上赴京参加次年四月举行的会试。光绪9年(1883年)4月,刘光第参加正科会试,一举中贡士。一个月之后,在光绪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刘光第高中癸未科陈冕榜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最后经朝考合格,被授刑部广西候补主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