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其一在朝代更迭的余波里获得创造力无论是婉约的云间派还是豪放韬厉的阳羡派,他们能在清初的词坛诞生并生发出诸多影响,还是要归结到朝代更迭的推波助澜里。若是这些词人一直都生活在不变的氛围里,他们是不会迸发出改变与创作的力量的。大抵就是围绕着生活琐碎、仕途前程以及风花雪月过完自己的人生。然而,他们终究没能在自己熟悉的前人轨迹里继续走下去。
文章插图
社会的黑暗与混乱像一把无情的刀,将他们从前的认知与信仰悉数斩断。无法想象,拥有那样厚重文明的大明王朝竟然就在自己的眼前徐徐倒下,任由流民与蛮族欺压直至消亡。世界彻底改变了,这种改变的体会并不是阅读听故事那样的苍白与疏远,是如此的真切与无可奈何。这些学富五车的人肯定都知晓朝代更迭动乱的模样,安史之乱、靖康之耻。他们肯定也为杜甫与辛弃疾的词作伤痛惋惜过,只是当自己真实地步入变局之中才体会到什么是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那些曾经视若珍宝的前程、气节转眼间灰飞烟灭,信仰与骄傲被无情践踏。强大的刺激,注定在他们的心上留下伤痕,文人治疗心伤的重要方式便是创作,将那些郁结融在字里行间里,随着自己的吟诵消散在天地间。
文章插图
2其二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面对同样的郁结,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源自每个人的脾性与人生经历。所以才会出现云间派的委婉与阳羡派的直接。云间派致力于安抚与慰藉,用带着温度与清丽色彩的笔触为灰败的世界与人心增添温暖与光彩。创作这般词作的人,大抵是心思细腻敏感拥有强大共情能力的人。虽然,这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去无限靠近那些麻木受伤的身心,期待用这样的方式唤醒人们心底的压抑驱散萦绕心间的惆怅。而直接韬厉的阳羡派则崇尚用鞭策的手法唤醒人们的勇敢与反抗意识。
文章插图
他们的词作描写天地湖海,山川日月,用广袤的环境描绘让人们意识到天大地大,每个人都有闯荡的空间,不必躲在伤悲的角落里无法自拔。为了督促人们彻底的觉醒,用最辛辣直白的笔触描写农村生存的罕见体裁。他们就是要借此告诉人们,如果不奋进,那么就会直线下坠直到陷入悲惨境地再无翻身可能。无论是哪种流派,他们都是想借着自己的词作治愈世人的伤悲唤醒人们的斗志,在压迫里发出心底的呼喊。
文章插图
3其三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类似的情愫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是来自人们心底的呼喊。虽然这两个清初词派的风貌如此千差万别,但他们最深处的情愫并无二致。都是源自对这片大好日月山河破碎的心痛与无可奈何。那是化不开的悲怆情绪,不同于时光流逝与人生际遇的颠沛,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沉痛与集体共情。没有人可以逃脱这场浩劫,无论是贵族还是贫民,无一幸免。如同不堪重负的太平轮一般,最终落入冰冷的海水里。所有的人在这一刻都成为了只有一次生命的平等存在。他们所有的挣扎与呼喊都是为了生存,仿若清初的词人们无论作出怎样千差万别的词作都是为了从这场悲怆的浩劫里获得重生的力量。
文章插图
时代的车轮终究无情地碾过所有人的身体与灵魂,随着清朝满族统治的越发稳固,这些缅怀前朝呐喊觉醒的词作终究被人们遗忘抛却。这些词作坠入无情的历史长河里,只在后来人们的回望凝视里沉默不语。不过那些人终究是为自己呐喊过的,虽然是彷徨与无望的结局,依旧凭借着清醒的意识战斗过,总算是成全过自己不辜负此生了。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全清词》文/文史旺旺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