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描绘情报工作,《柏林谍影》的作者约翰·勒卡雷以其作品风格冷峻、反思性强,兼具悲剧色彩著称,而“007”系列的原著作者伊恩·弗莱明笔下的间谍则被宝马香车、艳情美人簇拥。是什么造成了两者对间谍世界截然不同的刻画?“日不落帝国”的衰落让间谍的身份造成了怎样的变迁?史迈利是英国圆场的砥柱,卡拉乃莫斯科中心的头目,但为什么说他们才是真正可以理解对方的人?在《间谍的遗产》中,勒卡雷对于当下社会做出了怎样一番评价?
文章插图
程衍樑:我们都知道,约翰·勒卡雷是一个前情报人员,服务过英国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后来,他退出单位,成为一个作家,他把他过去掌握的信息、使用的技能,加上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混杂在一起,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2017年,已经过去了60年,基本上每2.5年就会写一部小说出来,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作家。
沙青青:讲到勒卡雷创造的这样一个间谍的宇宙或者情报的世界,其实我个人最大的感想是,勒卡雷的很多书,包括《柏林谍影》,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当作办公室政治小说来看,你会发现敌我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分明。在“007”的故事里,我们都知道哪些是主角需要打击的对象,更何况是在冷战的背景之下,双方泾渭分明,能很清楚分清敌友。但是在勒卡雷的世界中,这个界限被打破了。勒卡雷的很多故事中,主角是被所有的势力环绕的,有莫斯科方面,还有办公室的同事,混杂着人际关系展开,不是纯粹意义上我们想象中的正反对抗的间谍故事,更多的是人情世故,讲的是当时当地英国的社会情态,反映的是当时英国人所思所想。所以说,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很难把勒卡雷的小说简单地定义为一种间谍的类型小说,他的小说呈现的就是一个世界的、一个时代的复杂性。
程衍樑:是的。我们在今天说到二十世纪这些英美间谍文学的时候经常喜欢排在一起来说,尤其是勒卡雷和“007”系列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他们似乎从气质上来说代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007”大家都很熟悉,香车、美女,还有高科技的设备,同时不服从任何法律的管教。这个其实勒卡雷本人自己都吐槽过。勒卡雷最早的一部作品是1961年写的作品,成名作《柏林谍影》1963年出版,第二年弗莱明就去世了。勒卡雷的写作和老一代的007式浪漫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其实是根植于他们的出生年份来的,勒卡雷1931年出生,弗莱明则是二十世纪初的人,他们就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
文章插图
程衍樑:对,我们经常聊到的这几位伟大的间谍小说作家,包括他们的作品在气质上有重大的差异,但是还是要放在历史的情境里面来看待。勒卡雷的表达方式确实就更现代一点或者更像严肃文学,本质上也是因为他确实是他生的这个时代更后面一点,他能跟得上当时的文学浪潮。
沙青青:在讲勒卡雷的所谓间谍小说之前,还是要补一些历史课。我们都知道,英国从十八世纪以后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十九世纪以后有两个职业在英国非常流行,一个是职业冒险家,去探索西方世界从来没有染指过的地区,考察风土人情,发现一些新的宝藏、航路、地区和国家。还有一种人就是跟随着冒险家后面去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就是一个博物学家,他去采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当时的英国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类人,其实也是跟帝国的扩张,跟帝国的统治是有直接关联的。
当时的英国有意识地培养了这两类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为大英帝国的对外扩张服务的。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例子,除了前面讲的达尔文之外,之前还有过一部很有名的历史小说《怒海争锋》,主角是一个随军的医生,他除了有博物学家的身份外,他还是一个间谍,他为英国方面搜集各种各样的情报。这个情境很容易理解,要维系大英国帝国统治,如果不做好情报工作,地区差异、语言差异如此之大,如果你不派出足够多、足够专业的人员对这些地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情报资料的搜集,怎么样去施展统治呢?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培养出来这样一批人,这是一个帝国必然的需要。
推荐阅读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2021年贺岁金银纪念币设计手记
- 七律·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5周年
- 海棠花祭——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勒卡雷笔下一位葆有良知的骗子|札记 | a2899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绘事春秋
- 大秦帝国:苏子&亚圣思辨之美
- 周恩来逝世45周年纪念封暨《周恩来与北影》图书在故乡淮安首发
- “相约秋帆洗耳恭听” Vol.496-497——莫扎特纪念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