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雍乾年间,圆桌趣谈

文/吕子远
作者简介: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地方史研究。现任职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古器物部,从事研究鉴定工作。
在流行共餐的中国,我们使用圆桌燕聚,是理所当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大家是否想过,我们使用圆桌的历史,其实并不久远。
随便翻阅一下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里头介绍的各种明代以来的木作家具款式,桌案一类是没有圆形的,只有绣墩、花几、杌子,才会见到浑圆的形制。或者检索明代的绘画和戏剧小说的绣像,也几乎不见圆形桌案的踪影。个中原因,有待考证,而至于圆桌是从何时出现,又何时开始流行天下,从清代的图像和文献记载,不难发现一些线索。翻查文献,我们几乎不能在清代以前的书籍中找到圆形桌具的记录,而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圆桌开始被一些著名的小说刻意提及。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两度提到贾府人围着“大圆桌”赏菊吃螃蟹。又如《蜃楼志》第二回有一句写到:“正说间,温商回家,特地进来看万魁,慰问一番,分付备酒压惊,摆上一张紫檀圆桌,宾主师弟依次坐下。”这句话中,作者特地点出温盐商在家招呼客人所用的是圆桌,似乎都在暗示圆桌是豪富之家才会使用的。
翻阅雍乾年间一些著名文人的集子,圆桌也不时被提及。暂就所见,著名戏曲作家黄图珌,专讲文玩饮馔的《看山阁闲笔》,书中卷十图文并茂地介绍一系列自觉脱俗的家具,其中就包括一张圆桌。扬州八怪之一的吴聘、经学家钱大昕,他们都有吟咏圆桌的诗作传世。与和珅关系密切的吴省钦,也曾提到自己曾收受一位官员馈赠的圆桌。
这些士大夫的诗作,无不在讲述自己使用圆桌的体验。由此可知圆形桌子在雍乾年间,是颇为奇特的新事物。如钱大昕圆桌诗开头写道:“曾记瑶台聚八仙,模棱新样阿谁传。”这两句诗在说,过去人们饮宴聚会,都用八仙桌,即方桌,而眼前这种没有棱角的圆桌,样式新颖,到底是谁创制的呢?学问渊博如钱大昕,竟然也不得其详。
 趣谈|雍乾年间,圆桌趣谈
文章插图
粉彩西洋人物大瓶
当时出现的新款饭桌具体是什么模样的呢?根据《看山阁闲笔》所画,是一张独腿圆桌,图说称:“一木高擎,盘旋如磨。噫,此亦中流砥柱之一法也。”而吴聘诗中也提及“先天有象擎孤柱”,皆指出这类圆桌是独腿擎天。再根据钱大昕诗中“让坐无妨左右旋”一句,似乎在说桌面还能随意旋转。至于吴省钦获赠的圆桌,还是可以随意折叠的。士大夫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而不求甚解,但根据上述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独腿圆桌应是来自西洋。
这类独腿圆桌在当时也出现在外销西洋题材的图案之上。较为典型的就像题图中这只经海外回流的粉彩西洋人物大瓶,高达51.8厘米,阔口、溜肩、长腹,造型颇有明末清初筒瓶的遗意,其胎釉、彩料和绘画风格则充满雍正民窑特点。早期釉上彩料多使用进口珐琅料,瓶上胭脂红和翠色发色明艳,质地透亮如玻璃,正是那个时代釉上彩的特色。瓶身正面绘有西洋人物行乐图。主画面是一对衣着光鲜容貌怡然的洋人夫妻,身后的少主步趋相随,前面则是一位躬身回首正在察言观色的女仆。从人物高颡深目、曲发隆鼻的形象,可知他们是西洋人,尤其是男主人头上佩戴的黑色三角帽,这是17世纪后期开始盛行欧洲的男性冠饰。至于人物的衣着和纹饰,则完全依照中国传统戏剧人物的打扮来模拟西洋人物形象,像是男主人棕色的绑腿,其原意大概是想表达主人正穿着一对黑皮长靴。至于人物背后的场景点缀,使用了康熙以来流行的博古纹饰,是典型化了的士大夫书斋摆设。这只瓶子图案构图,与雍正外销名品——粉彩锦地三娘教子图盘十分相似,只不过人物换成了西洋人物。三娘教子图盘的常见构图一般会在女主人身旁绘画一座湘妃竹香几。湘妃竹几案流行于雍正年间宫廷,这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多有体现。而该瓶构图上,为了契合西洋风格,则把湘妃竹香几改成了一张西洋独腿小圆桌,从台面陈列的铜瓶和香炉,可知正是被视作香几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