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历史为何出现错误论述多?从李广难封,阿房宫赋,三国演义分析

导语:历史上为何出现那么多错误论述和不正确评价,从人的主观感情因素,儒家思想影响,经典史籍观点,历史小说过分演绎和推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十分清楚,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历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史料,记载当中有许多的错误,甚至还有许多历史观点是相互矛盾的。虽然中国古代历史被誉为是整个世界文化当中唯一一个没有被中断的历史,但是这却并不能够表明在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没有记载的空白,这些空白同样让人们无法去窥探历史的全貌。再者,很多的史书当中,对于一些人的评价也是不够客观、不够立体,严重的甚至会推翻一个人原本的形象。那么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论述呢?在我们官方认证的一些正规史料记载的书目当中,又为何会出现许多的记录矛盾呢?后世人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又为什么不够正确呢?
 错误|历史为何出现错误论述多?从李广难封,阿房宫赋,三国演义分析
文章插图
我们今天就来正经地看一下这几个问题,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后世人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到底是哪些因素让我们没有办法去窥探真正的历史?不过遗憾的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基本上都是人力不可控制的。史料受记述者主观感情的影响(主观因素)第一点就是我们官方所承认的史料的记述者主观感情的影响。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下《史记》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史记》曾经被鲁迅评价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历史记载的经典作品,它所记录的一些历史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具有着重大的价值和作用,但即使这样的一部经典的著作,它里面的一些记录或者说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都没有办法脱离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影响。这点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来了解一下。司马迁因崇拜李广,而对他进行夸大记述第一个是有关于李广的事件,提起李广,可能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这一生都没有能够被封侯,这也让李广总是低了卫青和霍去病一头,而在司马迁的记录当中,他将这样的遗憾抒发的淋漓尽致。司马迁本人对于李广是非常喜爱并且尊崇,所以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他将绝大部分的笔墨都给了李广,可以说对李广这个人物的刻画是非常饱满的,而对于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人则是轻描淡写。
 错误|历史为何出现错误论述多?从李广难封,阿房宫赋,三国演义分析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段历史的记录当中,司马迁对于李广难封这样的一件事是愤愤不平的,但是实际上呢?李广没有被封侯真的是一件遗憾吗?其实并不是的。我们如果真的细究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李广这个人所创造的功勋还没有能够达到被封侯的地步。有人说李广之所以没能够创造更多的功劳,那是因为汉武帝更加的重用卫青和霍去病,没有给他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种观点的错误。首先,对于汉武帝这个人来讲,他的最大的目标或者说根本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定,就是为了能够将匈奴驱逐出大汉王朝的边境,谁能够更好地为他实现这个目标,那谁自然就是他首要任用的人选,所以对于汉武帝来讲,是选择卫青、霍去病,还是选择李广,其实并没有多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错误|历史为何出现错误论述多?从李广难封,阿房宫赋,三国演义分析
文章插图
其次,李广这个人在军事才能上也是当真比不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李广比较喜欢的是独来独往,在作战的过程当中很少顾及自己的部队,所以因为他很多次的孤军深入导致部队战败,甚至导致自己被活捉,试问这样的人,汉武帝能够将整个国家的重任担负在他的身上吗?自然是不可以的。第三,李广这个人的人品是有问题的。在许多史料当中记载,李广曾经在一次酒醉之后耽误了回城的时间,便被守城的霸陵卫给拦了下来,自此之后,他便怀恨在心,等到自己升官之后就寻了一个由头,将曾经拦截他的霸陵卫给杀害了!李广将一个本分的执行自己职责的护卫,因为一点私仇就私自杀害,这一点自然就出卖了李广的人品。所以综合上述的三方面来看,单纯的从军事能力上来讲,他是敌不过卫青和霍去病的,自然而然的他创立的功勋也就比不过前面的两个人;再者,他在人品上是有问题的,其实这样的大臣很难被任用的。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许多的皇帝都可以包容自己的缺点,但是他绝对不会将国家的重任委托在一个缺点十分明显的臣子身上,这是古代历史社会的现实。所以李广没有能够被封侯,并不是因为他功劳达到了可是却少了封侯的遗憾,而是他本身就没有被封侯的资格,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司马迁对于李广的功劳过于夸大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