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家和他们的学问


 西方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家和他们的学问
文章插图
圆面积的算法“化圆为方”导语:当西方的数学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的学者在感叹其先进而自成体系时,也对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最终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的“勾股术”、“重差术”、“天元术”、“四元术”等,其实也就是西方数学的源头。明清之际,西方的数学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的学者们在震惊之余,也不断反思,梳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脉络,探究中国古代数学与当时的西方数学间的异同。经过一番研究比较,人们认为,当时的西方数学知识固然先进而自成体系,但其实也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不足为奇。康熙皇帝时代,“西学中源”说被不少学者认同,他们认为:商高、陈子等人的“勾股术”,刘徽的“重差术”,就是西方几何学的源头,李冶、朱世杰的“天元术”、“四元术”,就是西方代数学的源头,杨辉、朱世杰等人的“垛积术”,就是西方微积分的源头,等等。这种思想的形成,无疑源自长期以来中国人“古老而骄傲的”民族性格,我们的古人在数学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光荣的名字:商高、陈子、刘徽、祖冲之、祖暅、沈括、秦九韶、杨辉、李冶、朱世杰……“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数安从出?”(小)——周公(《周髀算经》)三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周朝的著名政治家周公在周王的花园里,碰到了数学家商高。周公问商高:你们这帮数学家不是故弄玄虚的吧?什么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日月星辰一天走几度,怎么你们都知道啊?“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数安从出?”商高从容回答:数学家的学问,妙就妙在并非什么都要用尺子来量,只须通过数学计算,一样可以得到正确的数字。比如这个直角三角形——他用一根牛的大腿骨和一段绳子作道具,比比划划,向周公解说:牛的大腿骨立在地上,高四尺,从牛骨的底端沿地面伸开一段绳子,使这段绳子正好长三尺,再将余下的绳子折向牛骨的顶端,请问,最后这一段斜向牛骨顶端的绳子,应该长几尺?不须用尺子量,它的长度一定是五尺。可见,数学家能算出太阳的高度来,不是什么稀奇事。商高总结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三和四,那么斜边的长度一定是五,“勾三股四弦五”,这一个著名的论断被记载在著名的《周髀算经》一书里,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股定理作为一个大自然的秘密,注定要被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们分别发现,或早或晚,因为这个定理就隐藏在人们的身边,在每一个直角三角形里,除非你永远不盖房子,不造马车,不修陵墓,不建金字塔,否则,这个秘密就会不可避免地被人们发现。在中国,勾股定理的发现被归在这个名叫商高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的名下,所以后来又有人称它为“商高定理”。当然,如果仅仅有“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句话,那还不算真正全面阐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勾三股四弦五”只是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若干年以后,周公的后人陈子也成了一个数学家,他曾详细讲述了运用勾股定理测量太阳高度的全套方案,为此,陈子说了一句更为重要的话,同样被记载在《周髀算经》这部书里,他说:“求斜至日者,以日下为句,以日高为股,句股各自乘,并以开方除之,得斜至日。”
 西方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家和他们的学问
文章插图
《海岛算经》插图在商高和陈子的时代,人们以为脚下的大地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平面,只要知道了从观察点到太阳正下方的距离,知道了太阳离地面的垂直高度,当然就可以求出太阳到观察者的直线距离了,从观察点到太阳的正下方是勾(“以日下为句”),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股(“以日高为股”),剩下观察点到太阳的距离,就是弦(“斜至日”),如此如此,求“斜至日”的办法是“勾股各自乘,并开方除之”:勾和股先自己乘自己一遍,加起来的和再开平方,就得到了弦长。虽然和我们今天对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习惯上有所不同,但这也是对勾股定理的完整表达。据《周髀算经》记载,陈子和他的科研小组测得日下六万里,日高八万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至日整十万里。他进而还算出了太阳的直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只长八尺,直径一寸的空心竹筒来观察太阳,让太阳恰好装满竹筒的圆孔,这时候太阳的直径与它到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其比例正好是竹筒直径和长度的比例,即一比八十。可惜,这些结论都是错的!“此亦望远起高之术……”(小)——陈子(《周髀算经》)看起来,陈子是当时的数学权威,《周髀算经》这本书,除了最前面一节提到商高以外,余下的部分说的都是陈子的事情。一天,一位名叫荣方的人跑来请教陈子:听说根据先生的学问,可以算出太阳有多高多大,一天之中太阳行多少里,天有多高地有多远,总之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是这样吗?陈子回答:然。等了一阵不见下文,荣方只好再问:“方虽不省,愿夫子幸而说之。”陈子回答:其实也没什么难的,不过是运用一些算术的方法就足够了,你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吧。就这样把荣方打发回去了。荣方回去想了好几天,还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算出太阳的高度来,只好又去请教陈子:“方思之不能得,敢请问之。”陈子曰:“思之未熟。此亦‘望远起高之术’,而子不能得,则子之于数,未能通类,是智有所不及,而神有所穷。”一点也不客气地批评了荣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