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王|《鹤唳华亭》:这不是言情剧,而是君臣父子“情”与“权”的较量


 成都王|《鹤唳华亭》:这不是言情剧,而是君臣父子“情”与“权”的较量
文章插图
很久没追剧,却对这部虐心的《鹤唳华亭》割舍不下。早在上学的时候就拜读过雪满梁园的这本书,当时有很多典故和引用看不懂,直到看到改编的电视剧才发现这部架空小说如此深刻。《鹤唳华亭》曾是晋江文学网年度评分第一,并长期傲居阅读量热榜的一部古言小说。作者雪满梁园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他的作品用词考究,书中有多处模仿“廿四史”、“通鉴”等史著里的章奏、书札,字谜、骈赋等用的都是古言的文体。作者在《鹤唳华亭》的书中注释说此故事设定的服饰艺术从北宋,典章制度从明代。电视剧很好的还原书里关于朝代制度、礼制、服饰的描述。看剧的过程观众不仅被主角的遭遇牵动心思,而且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气节、礼仪、生活品味等极致之美。而且,这部剧超出其他古言剧的地方更在于,它不拘于主角感情线的发展,把视角放在了高扬儒家文人的仁心道义,揭示传统儒家伦理与君臣纲常的激烈碰撞,充满对封建君权制度的控诉和反思。
 成都王|《鹤唳华亭》:这不是言情剧,而是君臣父子“情”与“权”的较量
文章插图
“鹤唳华亭”的出处“鹤唳华亭”来自典故“华亭鹤唳”,此语出自《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说的是西晋八王之战时,名士陆机受成都王司马颖重用,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任命他为主帅,统领二十余万兵马。陆机一开始请辞,被成都王拒绝。后来其他部将见这位南方主帅一副书生气,故意不服从调配,陆机又缺乏作战经验,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成都王心腹卢志遂诬陷陆机与长沙王有私,成都王听信谗言派人抓捕陆机。陆机知道消息后,苦笑着脱去战袍,叹道:“想在听听华亭的鹤唳声,可是再也听不到了。”之后被处了极刑。与“华亭鹤唳”相对应的还有“上蔡苍鹰”。《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秦朝名相李斯被赵高馋害,临刑之前,他想到之前与儿子一同出上蔡东门臂架苍鹰狩猎逐狡兔的情景。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三首》感概这两人的命运时写道:“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成都王|《鹤唳华亭》:这不是言情剧,而是君臣父子“情”与“权”的较量
文章插图
这两个典故说的都是“误入仕途之悔”,若当初不为青云所误,即便平淡度过余生,也好过平白丢掉性命。陆机、李斯是否入仕,一开始还有选择的自由,而《鹤唳华亭》的男主太子萧定权生在皇家,一出生就背负着皇太子这个沉重身份,人生不容许有丝毫差错,否则便是万劫不复。作者选择“鹤唳华亭”作为小说的名字,注定结局充满悲剧性。第一集女主角陆文昔对父亲说:“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这句典故出自南朝刘宋时诗人鲍照的《舞鹤赋》。这篇赋文,讲述仙鹤降落凡间,最终被圈养,终生不得自由的悲剧故事。作者开篇引用这个典故,以鹤为喻暗指太子萧定权的人生结局。萧定权拥有像鹤一样高洁的品行,也有如鹤一般可搏鹰的能力和勇气。但生于无情帝王家,注定无法留住命中所爱,心中牵绊越深,越难得自由。
 成都王|《鹤唳华亭》:这不是言情剧,而是君臣父子“情”与“权”的较量
文章插图
帝王的权衡这部剧首先是一部权谋剧,言情只是其次。推动剧情发展的不是男女主角的感情互动,而是皇帝的权衡利弊。故事开始于一个雪夜,没有旁白和字幕,剧中人对话也很简短。但从事件的反转和推进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利益集团的较量。太子和以卢世瑜为中心的言官加上手握兵权的国舅顾思林为一方,齐王与其母赵贵妃以及齐王妃之父中书令李柏舟为一方,皇帝及其心腹大臣为第三方。太子和齐王是相互较量的关系,皇帝是各方势力的平衡者。齐王想扳倒太子上位,太子想让齐王尽快就藩离开。皇帝力求维持各方势力的相对平衡,以确保朝局和自身权力的稳固。所以经过几轮较量可以发现,即使太子占优势,皇帝也没有撵齐王走的意思。皇帝希望保持这种平衡,让较量的双方都无法锁定胜局,这是权利制衡的一种方式。从太子加冠这件事可以明显看出皇帝的心思,他并不是不愿意让太子加冠,而是把这件事作为一个让太子舅舅顾思林出山平定战乱的筹码。在其位,谋其政。上位者有其身份立场的考量,和亲情无关。皇帝首先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其次才是太子和诸皇子的父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