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极简古代印度史,早期雅利安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及其社会变迁哈拉巴文明灭亡之后两个多世纪是印度史的黑暗时期,没有城市,可能也没有国家,一切晦暗不清。约公元前1500年始,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开始有了文字描述,虽然这些描述的事实很难证实与证伪,但至少让后人能够大体勾勒出印度史的演进线索。
 文明|极简古代印度史,早期雅利安文明
文章插图
这时发生了一个改变印度次大陆历史的重大事件,这就是操印欧语的雅利安人的大举入侵,在整个次大陆确立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长期统治地位,决定了印度成文史的基本面貌。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居住在里海和中亚草原上的印欧人游牧部落由于某种原因向其他地区迁徙。其中一部分进入伊朗高原并定居下来,另有一支处于游牧社会的雅利安人没有停留,穿过伊朗与阿富汗,经过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流域,进而成为次大陆的主人。雅利安人入主印度的过程成为雅利安人的宗教(婆罗门教)四部经书的重要内容。在梵语中,这些经书统称吠陀,意为知识、启示。根据四部吠陀编成年代与所述内容的先后,史学界把雅利安人入侵至孔雀王朝建立的大段历史分成三个阶段:1.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是吠陀书中最早的一部《梨俱吠陀》所反映的年代,这是史前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阶段;2.晚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前600年),是另外三部吠陀(《婆娑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反映的时代,为雅利安人国家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3.列国时代(约公元前600年—前4世纪末叶),雅利安国家由小国分立走向统一大国的阶段。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入侵遭到当地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这种抵抗反映在《梨俱吠陀》中,就成为有关雅利安人与达萨人殊死斗争的故事。达萨人在梵语中意为“敌人”,被描绘成黑肤、扁鼻或无鼻的丑陋敌人,而雅利安人意为“高贵者”,被描写成白肤高鼻、仪表堂堂。侵夺战争总是伴随着杀戮与豪夺。处在氏族部落制下的入侵者对付异族时毫无温情可言,只有无情与残忍,《梨俱吠陀》说一次战斗就摧毁了敌人90座城镇。达萨人或被消灭,或被征服而成为奴役对象,或被驱赶到边远森林地区。雅利安人攻占了印度河上游区域,继续向中下游推进。在约公元前1000年,他们进一步东进至恒河流域,占地达到极限。在征服与接管广大农耕地区的同时,他们被更为稳定、更有保障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折服,于是逐渐告别了游牧社会,转向农业社会,剧变后的次大陆社会趋于稳定,社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为了便于统治,保持自己与黑皮肤的原住民的差别,雅利安人实行种族隔离政策,防止不同种族之间通婚,把自己的村社与原住民的村落隔离开来。这样一来,印度社会因征服战争分裂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集团,即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
 文明|极简古代印度史,早期雅利安文明
文章插图
雅利安人自身的氏族部落社会在征服战争中,以及在雅利安人不同部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内争中,也在逐步解体。土地逐渐集中到有经营能力与社会权力的少数人手中。战争加强了部落领袖的权威与财富的集中,促进了这一分化的进程。在早期吠陀时代末叶,先富起来的大土地所有者和特权者已经构成雅利安社会的上层贵族阶级,不仅拥有财产优势,而且控制了社会与宗教的管理权,成为劳心者,这批人就是僧侣贵族婆罗门与世俗贵族罗阇尼亚。广大雅利安小生产者,如小农、小商贩与手工匠人是劳力者,构成雅利安社会的下层平民阶级,被称作吠舍。在他们之下,是众多被征服的达萨。他们也从事小生产,被称作首陀罗。古代世界最严格、最封闭也是最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瓦尔纳制在列国时代初步成型。为了对这种新的社会等级制加以固化,既得利益集团婆罗门编造出一个神话:雅利安人主神之一婆罗摩把他创造的第一个人普鲁沙当作牺牲,按先后次序割取其部位。先后割下的嘴巴变成婆罗门,手变成刹帝利,腿变成吠舍,脚生出首陀罗。这一切为雅利安人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晚期吠陀时代晚期吠陀时代是印度的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新的发展。人口增加,铁制犁铧的应用,使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引进了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业成为次大陆的主导产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发展,表现为分工细化,出现专门的铁匠、木匠、织匠、石匠等行业专业化现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