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所引领|以“匠人精神”成就作家之路( 三 )


如何操作呢?你先找一篇精美的短文,先粗略的读一遍,然后再精读,认真地记住文中每个词,每句话,每个情节。读两遍,记不住,就三遍、四遍,直到自认为记住了为止。然后把样文合上,开始在自己的练习纸上默写刚才那篇文章。不加入自己的任何意见、想象,尽可能原封不动的复原刚才那篇样文。默写完后,打开样本进行对比。看哪里默写错了,或者默写的不够准确。认识到错误以后,重新默写一遍。两遍不行,三遍、四遍,直到原原本本地,将样文默写出来为止。以此类推,反复练习。“摹”是练习写作过程中最枯燥乏味、最考验人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摹写”一个阶段后,再进行“临写”训练。练过书法的人,都应该很熟悉“临帖”,甚至刻骨铭心。因为这也是很枯燥乏味,很考验人的一种基本功训练。他是练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学习书法时“临贴”就是将字帖放你左边,照着字帖上的字的样子,进行模仿书写,直到写得一模一样为止。现在我们将书法领域的“临贴”方法运用到写作领域,我将之称为“临写”。
“临写”与“摹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借助样文素材进行训练。不同之处,就是:“摹写”是,精读完样文后,尽可能按照原文一模一样地默写样文,其中不得加入自己的任何想法和创意。而“临写”则是精读完样文后,按照文中的中心思想,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把样文中的故事重写一遍。写完后,再与原文对比,看看相比样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完成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后,就要进入第三个“仿写”阶段。这个阶段与之前两个阶段也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就是,依然要借助样文进行训练。不同之处在于,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必须忠于样文中的词句叙述,主题、情节等。而“仿写”阶段,则恰恰相反。本阶段是精读样文后,不能按照样文中的词句叙述,更不能按照其主题、情节,进行重写。而是借用文中的主人公,对样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合乎情理的改编、扩写,或者续写。例如你精读《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的章节后,根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骨精,这几个人物关系,用自己的想法、创意,创作出新的故事。
当“仿写”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进入“写实”阶段。所谓“实”,即“真实”之意。即真实记录自己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真、善、美的故事。并且,从自己最熟悉的,最亲近的,最刻骨铭心的人物或事件写起。也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越亲近的东西,写起来越得心应手,越能带入作者的情感。写出来的东西,越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当你能很娴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之后,就要开始着手训练虚构题材了。即开始所谓的“构虚”阶段的训练。即要在设定主题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构建一个原本就不存在的虚拟世界。那里有特定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命运、习惯、嗜好,有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虚构故事情节,来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凸显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命运、习惯、嗜好、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例如你想象一下,假如你隔壁的王大妈,与小区门口的保安李大爷之间,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你闭目想象一下,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两个原本素无往来的人,因为某一件事而交织在一起,而引发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导致美满的,或悲惨的结局。把这个人物关系,以一系列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彰显其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习惯、嗜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便是一篇完整的虚构文学了。其实,虚构文学并没有那么难,它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一种艺术化的延伸。
文学的梦想,是美好的。但,练习和学习写作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痛苦的。可正如唐诗所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各个领域均是如此,要想获得一定成就,必定要经历,漫长曲折的磨练,甚至是磨难。正所谓: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