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智顗俗姓陈,是荆州华容人,父亲是梁朝的官员。据说七岁时就喜欢到寺院游玩,僧人教给他法华经中的“观世音普门品”,他竟然能记住。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文章插图
到智顗十七岁时,梁朝被西魏攻破,智顗感叹“叹荣会之难久,痛凋离之易及”,于是发愿“誓作沙门,荷负正法”。他四处流落,第二年就在湘州果愿寺拜法绪为师出家,授以十戒;二十岁时又受了具足戒。
陈文帝天嘉元年,慧思从北方南下,拄锡于光州大苏山。智顗听说,就前往大苏山向慧思请益。慧思与他谈话,感觉心意契合,很是高兴,就说:“我们以前曾经在灵山一同听佛祖讲法华经,因为有这种宿缘,所以你现在终于来了。”这一年,智顗二十三岁。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文章插图
智顗在大苏山潜修七年,于陈伯宗光大元年,慧思决定去南岳衡山,临走时嘱付智顗去往金陵传弘禅法。智顗于是遵从师命,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到了金陵,此后都活动于长江流域。
陈朝的首都在金陵,隋朝虽然建都长安,但隋炀帝在登基之前,曾为晋王,镇守建康。地域上的便利,使智顗与陈隋两代的帝王都有合作陈宣帝对智顗很是敬重和礼遇。
公元569年开始,智顗受邀请居住瓦官寺,在寺中开始讲解法华经、大智度论和次第神门等佛经。陈宣帝太建七年年智顗离开金陵到天台山修行,陈宣帝挽留不得,又“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也就是用始丰县一个县的“调”的收入给他作经济支持,以此在天台山修建了修禅寺。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文章插图
天台宗自此得名,天台山也自此成为了天台宗的大本营。陈后主至德三年(公元585年)三月,因为陈朝多次派造使者前来相请,智顗又从天台回到金陵,在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和仁王般若经。
据说他讲完经后,天子曾经对他鞠躬三拜,“叙经才讫,陈主于大众内起礼三拜,俯仰殷勤,以彰敬重”。这在最重皇权的古代中国,也是很罕见的。
公元589年,隋军占领金陵,陈朝覆亡,与陈朝关系密切的智顗不得不移居庐山。但隋文帝亦笃信佛教,对智顗这样有名望的高僧自然也不会忽视,多次下诏请他出山。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文章插图
但因为智顗的不甚合作,隋文帝对他发出警告,意思是:“大师你是出家人,就应该作出家的事业,不要被世俗所染,如果仍然心系陈朝,恐怕就要加以罪名了,劝你还是和我同心一志吧”。
智顗无法推托,所以也下山过几次为新朝服务,但始终态度勉强,一有机会就回补归山林。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晋王杨广镇守建康,亦派遣使者到庐山奉迎智顗下山传戒。这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晋王杨广在杨州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请智顗为他授了菩萨戒。智顗为杨广授名为总持菩萨,晋王杨广则给了智顗一个“智者”的封号。所以智顗也称“智者大师”。
 后人|佛教:天台四祖智顗,被后人尊为“智者大师”,多次为皇帝受戒
文章插图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智顗回到了故乡荆州。荆州当阳县有座玉泉山因为山上有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山。智顗在这里盖了一座寺院。隋文帝特意为之题名为“一音寺”,后来改为“玉泉寺”。
智顗那里讲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很受欢迎。据说他的讲座,有一千多僧人来听讲,来学禅的有三百人:“荆州法集,听众一千余僧,学禅三百”。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杨广又请智顗到扬州。但智顗始终不太愿意与隋朝太多合作,又辞归天台。开皇十七年冬十月,杨广再次遣使入山奉迎。但这时智顗走到天台西门的石城寺就病倒了,并在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圆寂,终年六十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