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张幼仪|张幼仪说:我即便被抛弃,即便痛失爱子,也从未想过轻生!

如果说起近现代女性之楷模,私以为,张幼仪绝对是浓重墨彩的一笔!
 解张幼仪|张幼仪说:我即便被抛弃,即便痛失爱子,也从未想过轻生!
文章插图
她是诗人徐志摩的明媒正娶的妻子,却也是被他抛弃在异国他乡的女人,相比于林徽因的才华,陆小曼的多情,张幼仪是徐志摩眼里那种不懂情,也没有思想的女人,就是抱着这样的思想,即便他们成婚多年,又育有孩子,他也未曾试着去了解张幼仪的想法。因为在他的眼里,张幼仪就是一个接受旧式思想的小脚女人,似乎就这一点,她就失去了思想和爱的权利,所以即便是在他们的幼子彼得的葬礼上,徐志摩也认为张幼仪的伤心,远不如那个一直照顾彼得的保姆。因为,保姆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徐志摩以为,这样的人比张幼仪更懂爱。而如果徐志摩能够多了解张幼仪一点,他能够耐心的去看她表面内敛下的那份炙热,他能够有机会去体会张幼仪那波折却不失仁爱的一生,或许他也能发现,张幼仪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他漠视了她的情感。
 解张幼仪|张幼仪说:我即便被抛弃,即便痛失爱子,也从未想过轻生!
文章插图
张幼仪和徐志摩是包办婚姻,徐志摩接受了新式教育,一心想要自由恋爱,他喜欢的也是那种才华满腹,美丽动人的才女,在诗人年轻的心里,更想要一段浪漫的恋情。可是,父母之命,诗人虽有抗拒情怀,终究未敢付诸于行动,在家人的安排下,他娶了张幼仪。婚前,张幼仪并没有接受多少新式教育,但她却孜孜不倦的想要追求新式思想。这也正是她人生的一大矛盾之处,她是想要追求进步的,她小时候曾经被缠足过一段时间,但是她哭闹,她不愿,最终在哥哥的帮助下,她摆脱了缠足的可悲命运;她没有接受新式教育,可是她想要去触及那一个世界,她想尽办法说服父母进了一所学费很便宜的女子师范学院,可是没上完就被家里接回去完婚。在旧派人士眼里,她不好,她没有缠足,她不想遵从女子无从便是德德祖训;而在徐志摩这个新式人士眼里,她也不好,她曾经缠过足,尽管没有缠成功,可仍旧是让他丢脸的旧式女子;她也不够才华,不足以与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相配。这样的矛盾,很长一段时间里,让张幼仪处于一种不知如何自处的境地。
 解张幼仪|张幼仪说:我即便被抛弃,即便痛失爱子,也从未想过轻生!
文章插图
她曾想向自己的丈夫求助,毕竟没有谁比他和她更亲密,她希望能和他交流,她希望他能看到她迫切的求知欲,虽然他们并不相配,她仍旧愿意付出十倍的努力成为和他相配的女子。然而,这所有的心情涌动,都在徐志摩冰冷的表情面前熄灭,她看的出,他并不想和她交流。是的,他娶了她,可是他却不愿意和她有任何心灵上的交流。这样的僵局,在徐志摩出国留学后被打破,彼时张幼仪已经生下长子阿欢,自认为完成了传宗接代任务的徐志摩,潇洒的远渡重洋,走向了异国他乡。落后的妻子,被他毫无负担的抛下。张幼仪再想拥有广阔的天空,也毫无起飞之力。幸而,张幼仪的哥哥,始终是疼爱妹妹的,他极力劝说徐家父母,让张幼仪去和徐志摩团聚。他也劝自己的妹妹,趁此机会,拾起被她丢下的学业,彼时张幼仪的心情是雀跃的,她即将去到另外一个国度,那里有广阔的知识殿堂,那里有先进的人和物,她希望迎来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解张幼仪|张幼仪说:我即便被抛弃,即便痛失爱子,也从未想过轻生!
文章插图
然而这段异国之旅,却成为张幼仪人生中一段伤痛的回忆。在这里,她再次怀孕了,却在孕期被徐志摩抛下,异国他乡之中,彷徨无措的她,生下了幼子彼得,直到孩子出生之日,徐志摩才带来一纸离婚协议出现,这份协议,被称之为近代中国反封建,反包办婚姻的首创之举,而经历过独自一人生子的张幼仪,也再不想去挽留,平静的签下了离婚协议。然而,上天对她的考验仍然没有结束,张幼仪本想带着孩子,在异国他乡好好的生活,她要继续完成自己未完的学业,她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岂料,仅仅几年,年幼的彼得就因病夭折,在异国他乡,她再次感受了整个世界砰然倒塌的绝望!如果说,丈夫的离弃,尚且能作为开始新人生的起点,那么孩子的离世,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绝对是自己致命的打击,尤其是陪伴自己走过人生低谷的孩子,在母亲的心里,意义更是非比寻常。然而,张幼仪,这个坚强的女人,仍旧挺了过来,因为远在千里的祖国,还有她的父母,她的孩子,她仍旧有坚持的理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