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情所困,为利所惑,为名所累的我,总觉得每走一段路,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打乱了我最初的心境,导致自己心中纷乱,事事不顺,事业受阻。
当初为了缓解自己的心情,外出旅游了一段时间,探访各处古寺佛庙,只为寻找心中的那份初心。
这番旅途,确实让自己收获良多,其中结识了好几位寺庙高僧,也同他们探讨了我心中的疑问,其中一位高僧对“初心”的见解,和其他人不同。
文章插图
高僧说:“一个人的初心,即最初发的纯正、纯善、纯净之心,充满了正能量,可照亮人生的无常。丟失了初心,就丢失了最初的志存高远和自尊、自立、自强。”
高僧还语重心长地说:“初心若随境转,被世象牵着走,迷失心性而误入岐途,令一切毁于一旦。
初心一发,即正知正见,心无挂碍,保持心空万里,令境随心转,自然初心如一,成佛有余了,就是最终的善果福报。”
高僧的话,应该容易理解,其实就是让众生不忘初心,方能一往无前,永无败事,否则,就会迷失自我,做人,学佛皆如此。
01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
文章插图
高僧说:“发初心,即发初愿,是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拼搏不止。初心一发,必须始终如一,六根清净方为道,‘道’即身口意不起恶念,不做恶事。道心在,则初心大愿在,不可丢失本心,否则多遇小人,处处受阻,事业难成”。
正义无敌,发初心初愿,必须充满正义,利于社会,利于大众。古人讲“正义之师必胜”,就是此理。
初发心,必须正等正觉、正知正见,符合仁义礼智信,符合正能量的要求,符合戒律的要求,持戒在心。
没有学佛的人,也喜欢发初心初愿。有些是天真纯洁、童心未泯的,无私而博爱,利益众生,格局大气。
文章插图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贫穷时修身养性,提升自己做事创业、知识学问等各方面的境界;发达了则救济天下苍生,符合正知正见,因此有好的善报果报。
可有许多人发了好的初愿初心,却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功名利禄诱惑,而不能保初守一,有了私心杂念。
染上了邪门歪道的思想,就不知不觉把大愿初心给污染了,失了初心,没有了初心信念的力量支撑,必然失败。
而当事人的“德”就大大地亏损,言行污秽不堪,在人世中,坏事传千里,也容易受人唾弃,人脉尽失,事业亏损。
发大愿初心,救渡众生,离苦得乐,让外部的环境,随着自己的平和善良的心境转,则初心如一,不受恶劣的环境影响,必然“得道多助”,一往无前,永无失败,做人,学会学佛,皆如此。
02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文章插图
高僧说:“保持清静、清亮的初心,坚持到底,总会有美好如愿、吉祥如意的收获。此理正如初心是太阳,熬过了漫漫黑夜,旭日升起,迎来一片希望的光明,出家如初,一心不变,成佛有余。否则,丢失初心,容易堕入黑暗。”
坚持初心如一,即是坚持一念不变,持之以恒,必定成佛。
出家如初,初心如一,就是要坚守,坚守人生的底线,坚守做人的基本操守、规矩和禁忌,在重重困境中,坚守犹为可贵,守得月升见月明,守得云开见日出。
文章插图
心念多变,一念生邪,必招引邪门歪道的人,侵蚀人的灵魂,操控其行为,引其走上歪门邪道,容易“一念成魔”。
有些人,初心信佛,可当他们遇到了一些挫折,就开始疑惑为何自己心存善念,却没有得到善果报,起疑心。
推荐阅读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为什么一定要读《地藏经》四位高僧大德这样说
- 农村俗语“五羊六马,死了别剐”,老一辈人的告诫!
- 顺治问高僧:大清能传几代?高僧说了14个字,众人不解,溥仪:真是高人
- 晚清首富胡雪岩死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你知道“白虎”是什么吗?
- 高僧口中的“南无阿弥陀佛”,到底什么意思翻译后字字诛心
- 今日精选|《嫁给一个和尚》作者罗青梅,公主与高僧的设定吸引人
- 曾国藩告诫世人:饭桌上若是有这种习惯,一定不能深交
- 书坛又添柳楷猛将,他是一位将柳楷写出自我个性的书法家,惊艳!
- 中国最后的刽子手,师父告诫他砍头不能过百,他没听,结果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