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桩盆景的艺术流派及风格-苏派
苏派-是以苏州命名的树桩盆景艺术流派 。 它以苏州为中心 , 包含了常熟、无锡、常州等地 , 其艺术风格为清秀古雅 。
文章插图
苏州是中国文化古城 , 地处长江下游 , 太湖水域 , 是水陆交通要道和江南鱼米之乡 。 苏州四季分明 , 气候适宜 , 土壤肥沃 , 山青水秀 , 风光绮丽 , 经济发达 , 文化艺术繁荣 , 促进了它园林艺术的兴盛 。 苏州园林自古以来享有“甲天下”的盛名 , 而它又与树桩盆景一脉相通 , 所以它对苏州树桩盆景的影响甚大同时苏州是历史上文人荟萃的地方 , 许多著名诗人、画家的作品和艺术风格对于苏州树桩盆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特别是明朝的“吴门画派” , 对苏州树桩盆景艺术的影响特别大 。 除此之外 , 苏州距离盆钵生产地宜兴很近 , 那古朴雅致的紫砂盆钵也给苏州树桩盆景艺术增添了光彩 。 加之再配上那精雕细刻而又久负盛名的几架 , 所陈设的树桩盆景就更加显得古色古香 。
文章插图
清朝陈淏子所著《花镜》一书中写道:吴下盆景(指苏州树桩盆景)仿倪云林山树画意 , 用汉白玉盆和紫砂盆栽植桧柏、枫树、六月雪及虎刺等树木 。 光绪年间苏州树桩盆景专家胡焕章曾为古老的梅桩截取一段根部栽植于盆中并雕琢树身般只留下二三枝 , 让它们自然生长 , 经过多年培育后 , 刀凿痕迹逐渐消失 , 从而形成苍古而又自然的树桩盆景艺术上品 。 似虚而实 , 是苏派的代表作 。 在清朝苏州的树桩盆景就极为盛行 , 不仅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喜爱 , 而且在普通市民中已开始普及 。
文章插图
传统的苏派树桩盆景多为规律型 , 最常见的有“六台三托一顶” 。 此种形式太费功费时 , 而且由于过分造作而失去了自然美 , 所以后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 不断创新 , 形成了清秀古雅的风格 。
苏派树桩盆景艺术的主要特色是:
一是树干苍劲古朴 , 树冠清秀古雅 。 素材大都是挖掘于山野之中的落叶树种 , 如:榆、黄荆、三角枫、雀梅、石榴等 。
二是注重自然 , 型随桩变 , 因桩施艺 , 成形求快 , 在造型上以半规律型为主 。
三是现代苏派的造型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律 , 着眼于树桩的形态和艺术效果 。 根据树桩的习性进行剪、扎、露、藏 。 注重疏密关系和层次错落 , 远看树冠丰满 , 近观参差有致 , 有台有托相互映衬 。
四是在树种选择上以本地树种为主 , 只要是具有较高自然美姿
的树桩 , 就可以选择培植 。
五是在手法上应用“以剪为主 , 以扎为辅 , 剪礼并用 , 精扎细剪”的造型技法 , 注重师法自然 , 讲究诗情画意 。 在此前提之下 , 对大桩施以重剪 , 对树苗施以重扎 , 对萌发力强的重剪 , 对萌发力弱的重扎 。
【树桩盆景的艺术流派及风格-苏派】六是苏派盆景对于落叶树种特别注重各个部位的自然美表现 。 如:根、干、枝、叶、花、果等 , 讲究“露根、露骨、封顶” 。 春来吐新芽放嫩叶 , 别有神韵 , 可供观叶;夏季树冠丰满 , 百花争艳 , 既苍翠又清秀淡雅 , 可供观花观姿;秋季枝头果实累累 , 色鲜味美 , 可供观赏美果;寒冬腊月脱衣换景后 , 根、干、枝、梢裸露 , 既松散又自然 , 供观根观骨赏势 。 情趣随季节而变化 , 四季均可观赏 。
七是用盆讲究 , 以宜兴紫砂盆为主 , 款式多样 , 因桩而异 , 大型桩景多采用白矾石盆 。
八是在树桩盆景中采用配石方法衬托树桩 , 使树桩盆景更加显得自然雄伟 。 所用石质以硬质为主 。
九是苏派传统式树桩盆景除“六台三托一顶”外 , 还有屏风式、顺风式、垂枝式、劈干式等 。
推荐阅读
- 盆景树木叶片太大,3个控叶技巧,让叶片变小,尽显盆景古朴苍老
- 山上捡些松塔,简单几步养成小盆景,漂亮又美观
- 贴梗海棠,最“绝色”的海棠花,地栽、盆景两相宜
- 想要长寿花成完美老桩,这3点缺一不可,长寿花秒变“超美盆景”
- 养玉树,记住一句话,枝干粗壮,花繁叶茂,一年长成贵气盆景
- 20块一个映山红“疙瘩”,做成盆景太惊艳了,养再久也不愁卖
- 养玉树,做好5个养护“细节”,3年长成粗壮小老桩盆景
- 新禧2021暨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第七届年展展品“云”赏鉴
- 1棵植物小苗和1块石头,制作出古朴雅致的抱石盆景,有创意
- 盆景树桩不够老,手把手教你6个方法,处理好了,让盆景苍劲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