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 二 )


这其实也映射了百度移动生态在发展方向上的变化 。 “人格化是百度移动生态当下的发展方向之一 , 我们希望用户不仅看到内容 , 还能看到内容背后的人 , 这些内容创作者是不是真正有价值 。 ”尹英利举例说 , “如果用户搜索一个和感冒有关的问题 , 你给他一个冰冷冷的链接 , 一定不如让他看到这个答案是某三甲医院的呼吸科专家提供的” 。
同样的道理 , 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很多用户而言 , 可能只是一些二进制代码 。 但是 , 当百度将人脸识别技术和人口走失问题相结合 , 并在百度好奇夜上讲述亲人团聚故事的那一刻 , 在用户的眼中 , 百度的形象一下子变得温暖起来 。
用尹英利的话说 , “百度好奇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用户更喜欢的方式传递价值 。 这是一个既能符合现在用户喜好的表现方式 , 也是一个把品牌价值进行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的晚会”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改变 , 其实并不容易
百度好奇夜收官后的一次内部复盘会上 , 好奇夜的执行负责人于慧对尹英利感慨说 , “这场活动我们前前后后大概准备了7个月的时间” 。 显然 ,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 百度好奇夜的成功并不容易 。
?压力首先来自内部 。 前面提到 , 百度是一个非常工程师文化的企业 。 在晚会的策划过程中 , 很多的工程师会想当然的认为 , 技术呈现的太简单了 , 也不是很专业 。 甚至有工程师质问项目组 , “我们这个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 为什么不强调这个?” 。
这个时候 , 就需要项目组不断的和技术团队沟通 。 据了解 , 项目组的沟通方案就是告诉技术团队 , 营销或者品牌的沟通就是以用户为主的 , 不是以我为主的 , 所以用户能看懂、能理解感兴趣 , 是我们在内部做决策和均衡的一个原则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比如 , 搜索彩蛋 , 在工程师看来就比较简单 , 晃两下就完事儿了 , 怎么能体现百度领先的搜索技术?”于慧说 。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看 , 他们不会关注彩蛋背后的技术 , 而是关注彩蛋是否有趣好玩 。 为了增加彩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项目组沟通搜索部门 , 将彩蛋设置成了“彩中彩” , 当展现完第一段彩蛋后 , 指引用户点击触发第二段彩蛋 。 同时 , 百度还引导用户 , 在体验彩蛋时完成对百度生态系统的认知和消费 。 事实证明 , 这种更用户视角的呈现 , 成功调动了现场和屏幕前观众的互动热情 , 成为了整场晚会中最为难忘的一个记忆片段 。
好奇夜背后 百度的“放下”与“坚持”文章插图
? 压力还来自合作伙伴的既有思维 。 对于浙江卫视这样的合作伙伴来说 , 做一台高收视率的晚会并不难 。 但百度要的显然不是一场高收视率的晚会 , 而是如何把百度的品牌价值和晚会进行深度的融合 。
浙江卫视总导演陈学武也因此困惑了很长时间 。 “我们之前一些合作伙伴的诉求比较垂直 , 要么是通过晚会来带动品牌的影响力 , 要么是带动销量 。 但百度要展示的却是和用户之间的价值共鸣 。 对于导演组来说 , 这是最大的难点” 。
“双方在一起经历了非常多 , 从互相谦让 , 到互相嫌弃 , 到互相争吵 , 到互相融合 , 再到互相兴奋 。 ”尹英利回忆说 , 在沟通过程中 , 百度和浙江卫视也曾各自撂下狠话 。 “你们这个晚会要做成这样的话 , 我们就不跟你们一起做了 , 你们做起来没有任何创新点 。 然后浙江卫视节目组说你们这样去弄的话 , 我也不给你们服务了 , 你们这样弄全都弄没有了” 。
僵持不下之时 , 尹英利和项目组飞到杭州 。 “双方坐下来 , 开诚布公的聊 , 我说这个事儿可以先不对细节 , 我们先从思想上做统一 。 你们跟百度做一场定制的晚会 , 是希望完成一个任务 , 还是说我要去开创一个中国电视行业里面一场新形态的互联网晚会 , 一场科技晚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