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文化|那封从汉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 二 )


简牍有竹、木两类。圆木被削成柱状的多面体,被称为觚,是简牍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木觚有三棱、四棱、六棱甚至八棱多种形状。通常,木觚各面写了还能再削,削了可以再写,如此反复,于是有些木觚的棱就不明显了。但这枚木觚棱角分明,有些特殊。首先,木材上刷有朱漆,意味着已经“定稿”,不会再动刀。其次,木觚上的字是一次书写而成的。
对木觚进行初步释读可知,其内容为东汉永平十七(公元74)年“天帝使者”为余姚县官□(注:该字难以辨认)乡临江里男子孙少伯祈福禳病而告社君的文书。许超解释道:“这一年,在余姚县官某乡临江里,一位名叫孙少伯的人病了。于是天帝使者以祈神的方式,给孙少伯写了一篇祈福驱灾的文书用来祭祀。”
天帝是东汉时期的至上神,天帝使者则是天帝信仰的衍生物,这类文书常见于东汉时期的镇墓文、买地券中。许超说,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些木觚、木板不仅是余姚作为东南名邑、文献名邦的实证,更是研究东汉早中期东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材料。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0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