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咱们新朝的威名,要干掉匈奴人简直就像一口吞下跳蚤、虱子那样容易。只要让我韩威出战,凭借5千兵马就能横扫匈奴,而且还不需要朝廷提供一粒粮食。那我们吃啥呢?饿了就吃匈奴人的肉,渴了就喝匈奴人的血。
呃,韩威这货又是吞虱子跳蚤,又是吃人肉喝人血的,显然不太重视食品卫生,就算不怕恶心难道不怕跑肚拉稀?王莽当时是咋想的不太清楚,反正不太好打击他的积极性,就升他为将军。
不过韩威似乎也就是嘴炮打得响,后来也没见他把匈奴人怎么样。不过好歹也升官了不是?可见在当时做官有没有本事另说,但一定要能说会道,如果还能灵机一动冒出几个"金句",保管官运亨通。
可惜韩威奉献出的这道大菜实在是有些让人倒胃口,可能王莽也被恶心得够呛,所以就不怎么待见他。后来又找了个借口,干脆把韩威砍死拉倒。
汉书佐酒一典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研北杂志·卷下》元·陆友)
所以说《汉书》可以佐酒,不在于醇酒馋人,也不在于班固的文笔之佳,而在于书中的人物、故事更胜于美味佳肴,让人一见忘怀。
两汉之时,正是华夏民族的青葱年代,充满着一片朝气蓬勃的气息。当其时也,人心尚未芜杂,思想亦未老朽,即便是在后世以保守循旧著称的儒家子弟也以腰挎三尺剑、口呼大复仇为荣。而以六郡良家子为代表的大汉豪杰,更是把"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作为人生理想,人人闻战则喜,终将大汉之威名远播域外。
所以才有了上述那几道"大菜",哪怕只是当时无数英雄人物中之一粟,是不是也能让您"再来一瓶"?
【 够味|为何《汉书》能佐酒?还不是因为"下酒菜"太够味了!】限于篇幅,只能言尽于此。其实相比于《汉书》,《后汉书》虽然名气小了点,但亦有助酒之效,下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东汉人物吹过的……那啥,如何?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